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以皖川闽粤为中心的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1993
  • 作      者:
    潘国旗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国旗,1961年出生,浙江临安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财政史与公债史研究。已出版的专著和合著有《国民政府1927-1949年的国内公债研究》、《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研究(1840-1926)》、《民国浙江财政研究》、《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以江浙沪为例》、《国民政府外债与官僚资本》(合著)、《新中国外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著)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研究》、《新中国国债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1840-1943)》;主持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内债研究》、《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民国时期浙江财政研究》等。在《近代史研究》、《财政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经济研究参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以皖川闽粤为中心的考察》以公债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以近代发行地方公债最多的四个省份——皖川闽粤为切入点,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近代中国的地方公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特别是对上述四省的地方公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阐明了公债的发行背景、过程、规模、特点和社会作用,以揭示近代地方公债发行、偿还交易以及管理的机制和规律,对我国现实地方公债政策的制定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在大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刘湘、赖心辉、刘文辉、刘成勋等四川军阀于7月13日联名通电声讨吴佩孚,称北京北洋军阀政府“主持既非其人,政令等于儿戏。所谓中央政府,不啻大军阀机关。以之卖国则有之,以之救亡则无效……湘等自今以往,唯有本自决之精神,作救亡之奋斗,所有现政府一切措施,完全认为无效。”广东国民政府为牵制吴佩孚在鄂豫的部众及分化瓦解西南军阀势力,不久便分别委任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寻、刘文辉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军军长,继又发表邓锡侯、田颂尧为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四川军阀并不是真正地拥护国民革命,只是局势所迫而做出的权宜之计。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然背叛革命,不久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四川军阀随即倒向蒋介石,通电拥蒋反共。四川省虽易帜归属南京国民政府,但并未真正归顺,境内防区制依旧存在,军阀之间仍混战不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军事行动,东北三省在蒋介石“不抵抗”的指令下迅速沦丧,这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图存的呼声。四川人民在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激烈地反对本省军阀的混战,力促川军出川抗战,以抵抗日军侵略,挽救国亡家破的厄运。1932年2月,成都成立了“国民救国会四川各界民众促进会”,发动成都8万多民众举行“请愿出兵”大游行,并派出“请愿出兵代表团”,向省政府和各军军部请愿出兵;重庆市民众也召开“督促川军出兵抗日请愿大会”,要求刘湘限期出兵抗日,否则进行罢工、罢课、罢市及抗捐。在民众强烈的舆论压力下,四川军阀竞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在抗日救亡呼声中答应出兵,并发表“请缨抗战”文电;一方面又借故拖延,根本不打算出兵,而是调集军队进行混战,并进攻革命根据地和围追堵截红军。1932年10月,四川历史上最后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在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和四川省主席刘文辉之间展开,史称“二刘大战”。正值“二刘大战”正酣之时,中共红四方面军越巴山进入川北,相继解放通江、巴中、南江,并在通江县城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等组织。蒋介石为借川军遏制红军北上,并对四川省加强渗透和控制便极力拉拢刘湘,支持其统一四川。刘湘在蒋介石支持下,于1933年8月发动“安川之战”,一举突破刘文辉之岷江防线,统一全川。
  1934年12月21日,国民政府议决通过四川省政府改组案,任命刘湘为省政府主席。1935年2月,刘湘在重庆就任四川省主席一职,并取消所辖防区将其一切政务交归四川省政府。不久,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罗泽洲、李家钰等军阀即先后致电刘湘,表示拥护省政府,愿交出其防区内的各县政权。自此,在四川历史上存在了近20年之久的防区制被彻底取消,川政开始得到统一。蒋介石为控制四川,削弱四川军阀的实力,使四川“中央化”,先后派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参谋团”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别动队”入驻重庆,督察、指导、考核四川各军,并将全川划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其行政专员由南京政府统一任命,此后四川各军便失去了直接统辖地方的权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刘湘约集四川各军将领讨论川军出川抗战问题。是年9月起,由14个师组成的抗日川军陆续开拔出川,奔赴抗日前线。蒋介石于10月15日下令,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统一指挥抗日川军。1938年1月20日,刘湘突然猝死汉口,四川政局突陷群龙无首之境。此时,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四川已成为抗战之大后方,蒋介石为把四川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先后任命张群、贺国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但由于川军将领的强烈反对而未果。后经川军将领的酝酿磋商,推荐川籍将领王缵绪继任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之后,骄横跋扈、勾结军统,甘充蒋介石在四川的代理人,引起川军将领的极大公愤。蒋介石为控制局势,安定抗战后方,即于1939年9月19日免去王缵绪四川省政府主席职并允其出川抗战。
  蒋介石从川军将领反张群、倒王缵绪的事件中深感川事棘手难治,遂决定亲自监理川政,借以“军事委员长”的分量直接压制川军将领,严密控制四川。蒋介石从1939年3月至1940年11月共兼理川政一年有余,期间积极筹备地方自治,厉行保甲制度,并亲拟《四川省施政纲要》,四川局势渐趋平稳。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战场亟待反攻,外交和军事等事务日益繁重,蒋介石已无力兼理川政,遂决定辞去所兼省主席职务。1940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90次会议发布命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由成都行辕主任张群兼理。②从此,蒋介石的亲信张群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直到1947年4月张出任行政院长,才辞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职务。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近年来地方公债研究述评
(一)地方公债的起源
(二)地方公债研究述评
(三)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框架

第一章 近代安徽省地方公债
一、近代安徽政治、经济概况
(一)清末安徽政治、财政与经济概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安徽政治、财政经济概况
1.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
2.混乱的财政经济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政治、财政经济概况
二、近代安徽首次地方公债的发行
(一)“复制”中的清末安徽公债
(二)偿还的艰辛——数年的交涉历程与内外债转化
(三)内外债转化影响分析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安徽地方公债
(一)安徽米商公债
(二)民国二年安徽省公债
(三)安徽地方短期公债
(四)安徽省八厘短期公债
(五)安徽省赈灾短期公债
(六)民国十年安徽省金库证券及民国十年金库证券
(七)民国十二年安徽省金库证券
(八)民国十三年、十四年安徽省金库证券
(九)安徽省盐余库券
(十)民国十五年安徽省金库证券
(十一)安徽米商公债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安徽地方公债
(一)安徽省建筑公路短期公债
(二)民国十九年安徽省库券
(三)民国十九年安徽省整理公债
(四)安庆电灯厂股债券
(五)民国二十一年安徽省有息金库证券
(六)民国二十一年安徽省续发有息金库证券
(七)安徽省歙昱路公债票
(八)民国二十三年安徽省库券
(九)民国二十四年安徽省公路公债
(十)民国二十六年安徽省完成公路建设公债
……
第二章 近代四川省地方公债
第三章 近代福建省地方公债
第四章 近代广东省地方公债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