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系列丛书:浙商对越南境外投资案例研究》:
尽管当时的做法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部分董事也提出了质疑,但3年后的业绩很好地印证了当初的正确决策。2000年的产值达14.3亿元,是1997年的5.5倍,利润总额2.1亿元,是1997年的19倍。在此之后,2001~2005年,又持续进行了技术革新和管理提升,为申洲集团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管理密集方向转型奠定了基础。2000年后,企业明显感觉塘湾这片土地已容纳不了申洲,申洲的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大港工业城。仅仅用了2年时间,在黄山西路、富春江路交叉口600亩土地上,一排排崭新的朱红色厂房拔地而起。
这一阶段的快速增长,使申洲集团成为行业中规模领先的企业。
3.持续发展(2005年至今)
2005年是申洲集团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时间。这年的11月,申洲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证券代码:02313HK,募集资金逾港币9亿元。随后,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检测中心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验证投入使用;与NIKE共同设立的NIKE设计中心落成;投资3 000万美元的第一家海外子公司申洲(柬埔寨)有限公司正式设立。申洲集团又迎来了一次新的蜕变!
尽管第二阶段的快速增长使申洲集团成为行业中规模领先的企业,但马建荣先生并没有将发展目标放在企业的规模扩张上。他向全体管理层明确:申洲集团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服装企业”,只有竞争力领先,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当时业内企业盛行“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搞品牌,三流企业搞产品”的说法,但马建荣先生从不人云亦云,他主张企业就得一门心思抓产品质量、搞技术创新,“不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再多品牌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产品是基础,只有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才能支撑一流的品牌,才有资格制定标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