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蓬勃发展,日渐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乃至对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均处于起步阶段。为丰富合作经济理论,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风险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健发展,梁红卫编著的这本《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应用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合作社在不同历史时期承受的风险迥异,解放前主要为战争风险,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则为政策风险。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其经营产业、生存环境和成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科技风险和信用与道德风险等多种风险的袭扰。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和传导,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造成严重的损失,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压力。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的风险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且存在层次性,相对而言,合作社负责人对风险的认知程度稍高于普通社员。
影响成员风险认知的诸因素中,文化程度和教育培训的作用最为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理事等骨干成员多为风险厌恶者,他们对风险的态度与其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和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于上述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运用合作社和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评估的方法和预警机制的构建思路,并以A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加以诠释。在风险管理的实践层面,《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以风险发生前后为界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恰当定位,并勾勒出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组织的基本架构,之后,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承受风险四种策略的具体路径,建议政府从加强理论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与服务、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价格保护机制、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等方面着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