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型社会”城市规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3408
  • 作      者:
    许抄军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抄军,湖南郴州人,2008年9月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湛江师范学院(省级)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主要成员。研究方向为“两型社会”、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在《地理研究》《统计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地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10项,获得学术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于2007年提出“两型社会”建设,多大的城市规模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两型社会”城市规模研究》尝试利用集聚效应、规模经济、系统工程等理论,借鉴城市经济学家巴顿的城市规模-成本收益曲线,拟建立相关理论模型,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计量研究;进而对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规模;在计量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比较利益的支配下,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传统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我国产业结构正重新布局。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于产业转移承接地,要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做到产业链整体入园、关联产业就近布局,提高产业承接地产业聚集效益。同时,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从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层面增加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三相关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中,“两型社会”建设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相关产业。一方面“两型社会”建设对各种产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产业的调整、升级又将对“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持。研究者从金融、农林、旅游、科教、文化创意、化工、制造、交通、物流等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广泛探讨。
  (一)金融业对“两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经济资源配置越来越金融化,金融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完成了由“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变。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有力地说明了金融在现代社会的“帝国”地位。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及创新手段来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已有文献对金融创新、金融体系“立体创新战略”、金融是“两型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金融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城市群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两型社会”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两型社会”的相关理论探讨
第二节 “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支持与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探讨
第四节 “两型社会”建设与产业支持
第五节 “两型社会”综合测度的理论探讨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城市化内涵
第三节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第四节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建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用地规模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城市规模的界定与度量
第二节 基于不同表征方法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分布现状比较
第三节 基于不同表征方法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演变特点——1984~2010年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不同表征方法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分布类型的现状与演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节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五章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规模探讨
第一节 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资源消耗-城市规模、环境质量-城市规模理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综合城市规模测度研究
第四节 资源消耗-城市规模、环境质量-城市规模实证模型探讨
第五节 全国范围经验模型的最优和适度城市规模
第六节 分区域的经验模型比较
第七节 既有利于“资源节约”又有利于“环境友好”的城市规模探讨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型社会”-城市规模理论与经验模型初探
第一节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比较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