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22434
  • 作      者:
    曾仕强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术,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式管理全集: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介绍的是曾仕强教授结合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亲身经验,以及感悟与教训,清晰呈现曾国藩通过一生坚持进德修业、自改命运,而由平凡之人蜕变为千古完人,由不懂识人转变为阅遍大清举国之才的鉴人用人大师这一非凡历程。
  《中国式管理全集: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可谓曾仕强教授为为官、为人领导者量身定制的“识人用人术”修炼宝典。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看人究竟看什么
  左宗棠奏请朝廷下令全国大臣学习曾国藩的知人之明,单凭这一点,就能想见曾国藩识人知人有多高明。他的一双眼睛,具有无比的穿透力,就好比现在的X光,基本上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会被一览无遗。但是他看人的功夫也是练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
  一、有无独立之志
  曾国藩看人首先看什么呢?看这个人有没有独立之志,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断力,能否独当一面。而且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要能聚集众人的力量。一个领导最要紧的不是自己在做事,而是要让跟自己的人都能好好做事,这点才是最关键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独立之志,一个很直观的方法是看他是否听话,怎么听话,以及听话听到什么程度。我们中国人很有意思,一方面说“你听话,对你是不利的”,一方面又说“你不听话,对你是有害的”。像这种话如果你听不懂,那最好就不要研究中国人的学问。一个人如果太听话,就容易变成“奴才”。你对老板服服帖帖,老板一定把你当“奴才”。所以经常有人很生气地跟我说,“我们老板怎么那么跋扈,好像我是他的奴才一样”。我就对他说:“谁叫你那么听话呢?”他说“那我就不听话”,可是不听话就叫叛逆,叛逆就要被除掉。
  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有足够的判断力,能清楚把握其中的界限。中国人是最懂得品质管理的人,其核心就是牢牢抓住上下限,然后由此就产生三个字,叫作“差不多”。听话听到差不多,不听话不听到差不多,守规矩守到差不多。中国人在这当中找出的一条路,就叫“不真不假”。“我绝对不骗人,但是我经常不说实在话”,这是外国人根本弄不懂也弄不明白的道理。如果曾国藩不守规矩,我们就不必学他,但是如果曾国藩太守规矩,他又很可能活不到62岁就死了。有些时候如果你完全死守规矩,不懂得灵活变通,你就会无路可走,甚至只有死路一条,尤其是在与最高统治者打交道、周旋的过程中。
  所以,曾国藩才一次又一次地原谅左宗棠。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1岁,曾国藩成为大学士的时候,左宗棠也已经是总督了,但是按照清朝的惯例,总督拜见大学士的时候要自称学生,左宗棠很不服气。他跟曾国藩商量说:“我们能不能破下例,我跟你在一块儿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自称学生?”结果曾国藩很爽快地答应了。曾国藩对别人可能不一定会有这么大的容忍度,可是他对左宗棠就不一样,就是因为他看上了左宗棠身上有一股不可动摇之气,也就是坚定的意志。
  其实曾国藩自己同样也具有独立的意志。
  曾国藩50岁的时候,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50岁应该已经很成熟圆滑了,但是大家看看他是怎么表现的。当时他正带兵攻打安庆,这时候太平军把江浙一带都攻占下来了。江浙一带是最富裕,也是税收最多的地方,所以朝廷非常着急,咸丰皇帝就命曾国藩撤出安庆,保浙复苏,认为先把这个富裕的区域收回来比较要紧。但是曾国藩没有听皇帝的,他在大事上还是会坚持己见。曾国藩可以随便抗命吗?当然不可以,可是曾国藩熟读历史,所以他知道“我现在如果不先把安庆攻下来,去收复江浙是收复不了的”。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从北方打南方比较容易,胜算比较高,而从南方去反攻北方就会非常困难,多半是会失败的,这是实际的地理条件造成的。所以他就对皇帝说,“现在要我放弃安庆去打江浙,将来最终结果是不会好的,请再给我点时间,等我把安庆打下来之后,我很快就会收复江浙”。最后结果如何?最后皇帝还是听他的了。作为臣子,要忠君当然没错,但也不能百依百顺,一味言听计从,因为最后打败仗的责任还是得由臣子来承担的。
  所以一个人与上级打交道,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你坚持到最后是对的,你就要坚持,你怎么能不坚持呢?比如你跟老板说一个人很讲信用,老板却马上说“不可能,他肯定没信用”,然后你就点头。那么,老板一看你前后的表现,肯定会认为最没有信用的就是你,“你刚刚还说他有信用,我一说他没有信用,你就马上相信我,可见你根本就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我怎么能相信你?”但是现在很多人就不懂这一点。我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跟老板说这个人有信用,老板也会说这个人没有信用,可是我心里清楚老板不一定知道,所以我就告诉他,我去银行查过,这个人确实有信用。老板还是说:“啊,这不能完全信。”我就给他看打印出来的记录,最后他就相信我了。你要让别人相信你,你首先得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有底气,然后在这种信心下坚持,别人才可能最终被你说服。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从外边进来就说:“啊,外面有一条蛇水桶那么粗。”如果你听了会是什么反应?只要是中国人就一定会说:“哪有蛇那么粗?”那个人连忙说:“怎么没有?起码碗那么粗。”别人又说:“不可能。”他就嗫嚅道:“怎、怎么不可能?有棍子那么粗。”这样被连唬三次,最后就缩得像蚯蚓了。这就是中国人最拿手的,尤其在闲聊的时候往往更爱说大话。那你能听到什么话就信吗?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懂这些。总以为听话就好,听话可不见得好,但是也不能不听话。可是如果跟年轻人这样说,他们还是听不懂,那有什么办法?年轻人还是要深入社会多历练,慢慢去体验、去积累,进而参透其中的道理,然后才能渐渐走向成熟。所以,你有几分把握,就要有几分坚持。这跟听话不听话是没有关系的。
  光有志还不行,还得立对方向,要是好志向才行。其实中国人最好的志向就是为公不为私。但是有一点我需要在这里强调一下,真正自私的人都是不自私的人。为什么这么说?自私的人最后都是达不到自私的目的的,所以这里的“不自私”,不是动机上的不想自私,而是结果上的不能自私、自私不了。
  二、有无过人胆识
  立好志之后,还要有胆识。“要能自己拿定主意,就必须有胆识,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作出合理应变。”我们今天也会谈各种“识”,比如见识、胆识、知识、常识,其实和古人讲的不太一样。古人所谓的“胆识”,包括了前面所有这些,它们合起来就是胆识,胆识是综合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其他这些“识”,是根本谈不上有胆识的。没有知识,你敢有胆识吗?没有常识,你谈什么胆识?没有见识,你有胆识又有什么用?而且最终的考验也是“胆识”。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因此要“博采众议,不主观武断”,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现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爱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说“我负责”。你负什么责?你有什么能耐负责?你现在嘴上说说,到时候人就闪了,不管也不顾了,所以说这种话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能“果敢决断,不草率、不鲁莽”。曾国藩也曾经“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42岁在家守母丧的时候,就曾经患得患失,不肯出来率领湘军,怕出来之后别人会骂他不孝,最后差点丧失机会,不过他会这样担心也难免,也属人之常情。因此一个人不能太坚持自己,否则就叫“刚愎自用”,但是也不能太软弱,否则就是犹豫不定。怎么把握好中间的度,取得平衡,就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
  所以一个人当然有必要考察时机,考察当时的形势,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要有判断力。现代人的判断力是很差的,七判断八错。要想能准确判断,至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有可能“百战百胜”。
  由此,想必大家也不难看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是“识见”,也就是合理的应变力。过度守法的民族是没有应变力的,因为法是死的,而且要修法非常困难,修法过程中会有各种势力、各种利益群体干涉。在美国或欧洲一些国家,有很多法案,讨论前是一定通过,讨论后呢?慢慢来,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不通过就是不通过,你再有理想又能有什么用?这些幕后势力当然会把他们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会去理会你所谓的理想。
  三、有无持久恒心
  第一,你要有意志。第二,你要有胆识。第三,你还要有恒。什么叫“有恒”?就是要专心,要长期坚持,而不能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有头无尾是最糟糕的,但也是最常见的。偶尔一次坚持,偶尔一次表现出应变力是很容易的,但是能长期这样做,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把成功者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最大原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曾国藩的传奇一生
第一节  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人只是死后是龙是虫的区别
二、每个人一辈子都只喝两杯酒
第二节  曾国藩把自己的命改了
一、屡考不中:最妙的就是连考不中
二、结婚生子:该做的事绝不能拖拉
三、进翰林院:被冷冻时是什么反应
四、一病再病:病时要有病时的做法
五、整理家训:闲的时候就要找事做
六、多次上疏:曾国藩也“愤青”过
七、出任主帅: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八、兵败投水:曾国藩走投无路了
九、回家反省: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十、决心改变:曾国藩一生的功课
十一、发挥余热:为国为民谋求福利
十二、裁军不辞官:功成身退得善终
第三节  曾国藩并不是天生圣人
第二章  一生经验尽在《挺经》
第一节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第二节  人生处世十八心法
一、内圣:做最好的自己
二、励志:要有大器量大格局
三、家范:学校没法代替家庭
四、明强:要有倔强刚强之气
五、坚忍:善于忍耐,静待时机
六、刚柔:该刚时刚,该柔时柔
七、英才:每个时期都有诸葛亮
八、廉矩:廉洁之风使国家兴盛
九、勤敬:站在百姓立场看问题
十、诡道:可多变,但不可耍诈
十一、久战:胜负关键在于士气
十二、廪实:奢侈只会败家亡国
十三、峻法:不以人情违背法令
十四、外王:自立自强令人敬畏
十五、忠疑:只需做好该做的事
十六、荷道:少作误人害己之文
十七、藏锋:锋芒太露最易树敌
十八、盈虚:水满则溢,人满则败
第三章  中国识人第一书《冰鉴》
第一节  《冰鉴》七篇
一、神骨:看正邪看骨气
二、刚柔:看信念看态度
三、容貌:看人生看命运
四、情态:看精神看人心
五、须眉:看气概看健康
六、声音:看魅力看境界
七、气色:看情绪看修为
第二节  看人八诀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
三、功名看气宇: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
四、事业看精神:精神专注的人易成功
五、寿夭看指爪:手脚要有气而又柔软
六、风波看脚跟:脚步稳重的人有担当
七、条理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人的内心
八、信又要不信: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第四章  曾国藩的识人绝活
第一节  曾国藩的识人之乐
一、制胜根本在于人才
二、先识别而后能培养
三、识人是在上者责任
四、唯有识人才能用人
第二节  识人哪有那么难
一、勤读史书学古人
二、自省己过管自己
三、识人为公聚人才
第三节  看人究竟看什么
一、有无独立之志
二、有无过人胆识
三、有无持久恒心
第四节  哪种人才合你意
一、四等人才
二、三类人才
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高招
第一节  攻略:是人才就吃这一套
一、人才始终是头等大事
二、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三、无为而治,以诚相待
四、适才适任,妥当安排
五、适时交心,真诚不欺
六、“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第二节  广收:先把场子做大再说
一、广收人才靠“同”缘
二、曾国藩的内外优势
第三节  慎用:用错人后果很严重
一、领导者的大事
二、谨慎试用人才
三、湘军招募原则
四、重德胜于其他
五、“五到”考查标准
第四节  勤教:栽培一个人不容易
一、勤教四大方法
二、这样才叫勤教
第五节  严绳:治军治民都必须严
一、曾氏家训八字诀
二、治军治民皆从严
第六节  激励:这其实是一门艺术
一、看人给奖励
二、第二次再罚
三、担责不抢功
第六章  识人用人先修己
第一节  讲求以道德化人
一、道德至上:只有修德可以救你
二、忠孝节义:耍不过人家就别耍
三、刚健坚忍:要能忍也要能受辱
四、谦虚谨慎:让你事事如鱼得水
五、胸襟宽广:什么人都可以交游
六、进德修业:只有这二事能做主
七、不慕虚名: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八、一心为公:我不是跟他合不来
第二节  官场生存智慧
一、闲忙无度的三大病根
二、顺应时势,当机立断
三、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四、公私界限,务必划清
五、孤傲、多言最易致祸
六、熟读历史,灵活运用
第七章  实在是理想楷模
第一节  三不朽典范
一、立德:晚节得以保全
二、立功:开创中兴大业
三、立言:家书广为流传
第二节  千古第一完人
一、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二、有宗教家的信仰
三、有道德家的笃实
四、有艺术家的文采
五、有哲学家的深思
六、有科学家的条理
七、有政治家的手腕
八、有军事家的韬略
第三节  百炼终成钢
一、良师益友,遍结同人
二、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四、人生就是阶段性调整
五、左手《易经》,右手《三国》
第四节  曾国藩的告诫
一、继旧开新,而非求新求变
二、治学有方,而非开卷有益
三、深思熟虑,而非立即反应
后记
附录一  曾国藩年表
附录二  易经卦爻辞(部分)
附录三  曾仕强智慧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