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1795
  • 作      者:
    张建军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63年生,河北沧州人。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逻辑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逻辑学课题组首席专家(2009~ )。主要专著与合著有:《科学的难题――悖论》、《矛盾与悖论研究》、《矛盾与悖论新论》、《逻辑与知识创新》、《逻辑的社会功能》、《分析的宗教哲学》、《在逻辑与哲学之间》、《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是一本深入系统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逻辑哲学研究最新成就的专著,史论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学术新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全书围绕当代广义逻辑哲学三大相互关联的核心主题 “意义理论”、“真理理论”和“悖论理论”而展开。首先,对可能世界语义学在当代逻辑哲学一系列问题上的解题功能的进行把握与探究,同时也系统地揭示出了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局限,凸显了情境语义学出现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解题功能,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讨与论证。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当代逻辑学和逻辑哲学发展大势作出了多角度、多方面的呈现与论证,充分说明了各种情境迟钝的逻辑学与逻辑哲学理论仍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功能。在认知逻辑、道义逻辑、亚相容逻辑等非经典逻辑的哲学研究方面,既通过历史考察凸显出各种非经典逻辑理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也对它们与经典逻辑的“互补”机理作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分析。最后,还系统提出了具有原始创新性的“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的研究纲领,并由此探讨了当代逻辑哲学及一般哲学研究的“行动论转向”。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按表现出来的层次性是非常符合直觉的,具有譬较强的“非特设性”。从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到克里克的真值间隙论、赫兹博格的素朴语义学方案,再到伯奇的方案和盖夫曼的方案,最后到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解悖方案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规律譬性:所有的解悖方案都试图反映某种规律性变动。罗素把这种规律变动性表譬征为谓词的类型和级别,塔尔斯基则把这种规律变动性表征为语言的层次,克里普克的“真”具有索引性,赫兹博格的“真”则表征为某种周期性变化,伯奇的“真”随语境而具有索引性,盖夫曼方案的语境根据殊型在殊型网络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并由此而给殊型进行赋值,而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则指出命题的关于情境不同,它的真值就可能不同。语言层次论是给语言分层,盖夫曼方案在时间上稍晚于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但它主要是从技术上对伯奇方案进行改进,除此之外,分支类型论、真值间隙论、素朴语义学、伯奇方案与情境语义学方案,对这种规律变动进行了一步步地深入挖楓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前理论直觉,终于在情境语义学方案那里把这种变动性定位于“真”在说谎者悖论中随着命题的关于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任何命题都是真的或假的。说谎者命题是假的,只不过这种事实却不是在说谎者命题的关于隋境中,在其他某个更大的情境中,说谎者命题就可以是真的。我们认为,解悖方案的这种发展轨迹不能仅仅归结于偶然,它具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它深刻地表明了解悖方案中存在一定层次性具有其合理性。
  但是,这种层次性不是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和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层次性。分支类型论希望给语形悖论和语义悖论以统一阐释,它给“真”划分出类型或级别,生硬地把“真”表征为一条无限上升的类型或级别。相似地,语言层次论则把它表征为无限下降的语言层次序列。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和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虽然具有很多甚至无穷的“类型”、“级”或“层次”,但它们终究不是在庐山之外来看庐山,而是“身在此山中”。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方案和和赫兹博格的“素朴语义学”方案都没有逃脱塔尔斯基的幽灵,因此它们表征出来的层次性也不是合理的。
  任何语句的真值都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经典逻辑学家也承认的。简单的一个句子“我在讲话”,不同的人在不同地点以不同声调说出来,就会表达不同的意义。情境语义学所强调的语言效应就是这个意思。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可能世界语义学及真势模态逻辑的哲学研究
第一节  真势模态及可能世界语义学概览
第二节  现代模态逻辑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及其作用
第三节  可能世界理论的哲学研究
第二章  可能世界视域中的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
第一节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意义理论批判
第二节  因果历史命名理论成就辨析
第三节  现代意义理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第四节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真理理论
第三章  情境语义学及其哲学问题
第一节  情境
第二节  制约
第三节  信息和意义
第四节  精致的真理符合论
第四章  逻辑悖论研究的语用转向 
第一节  逻辑悖论研究的一般理论架构
第二节  语义悖论的“解决”——从语境迟钝到语境敏感
第三节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研究
第五章  认知逻辑的哲学问题研究
第一节  认知逻辑研究及其哲学反思概述
第二节  逻辑全能问题研究
第三节  演绎证立与信念之谜
第六章  认知悖论及合理行动悖论研究
第一节  认知悖论研究概览
第二节  “知道者”及相关悖论研究
第三节  认知悖论的哲学与方法论价值
第四节  合理行动悖论研究
第七章  道义逻辑的哲学问题研究
第一节  道义逻辑研究概览
第二节  道义悖论研究
第三节  道义悖论的哲学与方法论价值
第八章  亚相容逻辑的哲学问题研究
第一节  亚相容逻辑建立的哲学动因
第二节  亚相容逻辑与“矛盾”理论
第三节  亚相容逻辑与逻辑“一元论”、“多元论”论争
第九章  “双面真理论”与亚相容解悖方案研究
第一节  亚相容解悖方案的提出 
第二节  LP逻辑系统
第三节  “双面真理论”的语义学困境
第四节  进一步的哲学反思
……
第十一章  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发凡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与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