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8423
  • 作      者:
    邹昭晞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邹昭唏,195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和讲授产业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兼任北京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北京市自然科学联合会与社会科学联合会两会顾问。科研成果: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改革》、《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了论文30余篇。其中,专著《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对跨国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特征的博弈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专著《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教学成果:2006年主讲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获批北京市精品课程;2006年主编教材《企业战略分析》获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课题项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问题研究,,(2006~2009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两带产业集聚竞争力研究”(2007~2009年)、教育部专项项目“北京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2005~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加入啪与北京企业对策研究,’(2001~2003年)、北京市规划委项目“北京制造业适度发展研究”(2008~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项目“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研究”(2001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北京市产业发展环境研究”(200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委托项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烟草业发展的影响”(1999年)、山西省监狱局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委托项目“山西监狱企业战略规划研究”(2002年)、企业委托项目“北京德成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规划设计”(2003年)、“北京北方尼奥普兰豪华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课题子课题“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对策研究”(2005年)、北京市工业促进局课题“北京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2005年)、北京市商务局课题“北京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项目“朝阳区高速发展中的风险与规避研究”(2005年)。
展开
内容介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前沿理论系列丛书: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研究》的研究选择了一个很宽泛的视角。研究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涉及产业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各自两个层面:产业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即升向高端产业)和产业内升级(即升向产业链高端);产业协调发展包括北京市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区域之间(北京市各区县之间、京津冀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框架按照“三次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四个部分展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
  (1)对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所具有的显著独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发展现状的缘由,并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北京市区域面积和人口的横向比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日益凸显的新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方向应该特别着重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第三产业比重无限制地攀升”的观点。
  (2)依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出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农业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②农业单一发展向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③城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转变;④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并按照这四个方面展开对北京市第一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的研究。
  (3)对本书作者前期成果的观点——北京农业“提供农副产品功能弱化,生态功能成为主要功能”进行修正,结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提出北京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种价值的协调发展方向。
  (4)意外发现北京农业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单位面积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30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自2003年以后开始下降,结合北京农业单位面积耕地收入不断增长的现实,得出北京农业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成效明显的结论。
  (5)分别在第二章和第五章选择G指数测算北京市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细分产业在各区县的区位商与集中度,并将区位商高的区县作为在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县,同时测算各产业增加值最大的区县。作为该产业具有绝对优势的区县,发现区位商最大和增加值最大重合的产业往往是集中度高、高端产业功能区成效显著的产业,而区位商最大和增加值最大不重合的产业往往是集中度不高的产业。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具有创新陸。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北京市三次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节  北京市三次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节  北京市三次产业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定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第一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京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北京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市第二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北京制造业空间布局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细分产业发展优势综合分析
第四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北京市制造业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定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第三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北京市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节  北京市第三产业细分产业发展优势综合分析
第四节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