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在大发展,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继续大发展,为中国的强大提供理论支撑。作为经济学同行、新一届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同事,我们和广大经济学人肩负着一起推进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责任,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和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怀有殷殷期盼。这也算是我们的“经济学中国梦”吧!而《中国经济学教育转型——厦大故事》正是一本值得那些胸怀这样梦想的中国学人一读的书。”
——王广谦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中国经济学教育转型:厦大故事》旨在探索中国经济学教育转型的途径及发展趋势。作者以他亲身经历与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过去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包括现有体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国际化办学、新机制和新制度的创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磨合,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术文化、学术规范,海归学者的作用及其如何融入、适应现有体制与国内学术环境,等等。作者还对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后记:
从构思酝酿到执笔撰写以及后续的反复修改润色,历时一年有余,《中国经济学教育转型——厦大故事》这部书稿终于要付梓出版了。
中央财经大学王广谦校长是我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他在极其繁忙的公务中,抽出宝贵时间,专为本书作序。这篇序言高屋建瓴,全面客观地回顾、总结了近百年来,特别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并揭示了中国经济学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篇精湛的序言本身就是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学教育史的佳作,它为本书第十一章“中国经济学之路”作了一个很好的导引。在此,我要衷心感谢王广谦校长对我的厚爱与支持!
我还要感谢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同事们为这部书稿的出炉所提供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黄诗娴在搜集图片资料和整理文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张兴国、王瑞芳、朱水涌、李静、张兴祥、赵建、戴平生、龙小宁、崔庆炜等同事和朋友仔细阅读了本书初稿,不仅对全书的内容结构,而且对书中涉及若干问题的表述方式,对个别词句的修辞等等,都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精神与治学态度,使我对厦门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有着更深切的了悟。
厦门大学出版社蒋东明社长对本书写作风格等方面问题,多次与我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亲自修改与编辑,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与故事性。在此谨向蒋东明社长和文字编辑李小青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怀着崇敬、忐忑而又欣然的心情撰写这部书稿的。可以说,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增益的过程。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仅一个人的学习如此,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学科建设,亦同此理。通过梳理厦大经济学科近百年的历史脉络,我对厦大经济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愿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回顾中国经济学教育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对中国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成功转型更有信心;通过探讨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和中国经济学的内涵,我对世界经济学殿堂中将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经济学派更为乐观。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希望有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与学子能加入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洪流中,为促进中国经济学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激情与智慧!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我为什么选择到厦大工作
第二章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
第三章 国际化办学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第四章 海归学者的引进及其作用
第五章 学科建设路线图——从计量经济学开始
第六章 WISE模式:学生培养
第七章 经济学院的教学改革
第八章 经济学院的制度改革与激励机制
第九章 打造“学术企业”
第十章 构建学术新文化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学之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