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一书中,作者以曲折传奇的人生认知为根底,以犀利幽默的“崔氏”语言风格,对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等等,在工作、爱情、家庭与人际交往、成功“砺志”的诸多细节方面都进行了通透的阐释,所用语言则朴实、哲理、幽默、生动,每每一针见血,直指人心。于寻常析事中见广大智慧,于浅显平易中见精微哲理,一如山间清泉,入世洞明,澡雪精神。
《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图文并茂,全书给人全新的阅读体验,那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心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象、懂世故而不世故的情怀;那是成熟的善良,是最好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砺志”图书。“砺志”,不是简单的励志和立志,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不断努力、不断修行、不断完善的自己过程。
不生气:不生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气度
一个人说“我不生气”时,大概他一定是正在生气,于是用“我不生气”这话来宽慰和劝诫自己。真正能做到不生气的人,脑子里就没有“生气”这两个字,更何谈“我不生气”四个字?
不过,宽慰和劝诫有时是很管用的。说着“我不生气”,面部表情逐渐影响到心理活动,就真的缓解了,这与中医所谓的内病外治的方法,其疗病机理是一样的。
“气”,是什么东西?它怎么会由你自己生出来、进而伤害你自己呢?气,虽然看不见,却胜似看得见的武器。杀人不用刀,刀还要用力量接触;而气则更厉害,是你自己肚子里生出来,再由你自己控制不住,来置你自己于死地的。
仁者近勇,自制者强,能控制住自己的气,就是勇敢的强者。嘴里说着“我不生气”,其实气愤填膺,便坐下了病,糟糕透顶,那是天生的苦命之人。不用反复劝说自己“我不生气”,就能心里果然平静如水,继而感到一丝悲悯、博大、坦荡、快慰,则堪称贵人。
驾驭自己的性情,克服自己的弱点,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还要努力实践、修养、成就。不生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气度。
习惯与性格有关,内心与脸面相表里。你可以做个实验:当你怒气冲天、满怀不悦时,却试图说温柔的话;反之,当你心怀美事、喜形于色时,却假装生气。--你就会发现那很难做到,即便勉强也极不自然、极不协调。所谓“声色俱厉”,人的表情与语言色彩、心理状态之间是内外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如微笑来调节心理的可操作性之所在。
养成一个好习惯,逐渐修缮心理素质,调整自己的“生气阻尼系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从改变习惯出发,坚持下去。起初,也许难以控制情绪,但随着复归心态平衡的时间的逐渐缩短,最后,做到近似麻木的感觉,可以宠辱不惊了。即便微波摇人,偶起波纹,也能稍立而定,不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理想的境界,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之内,把气消解得烟消云散;其极限状态,则是心中没有一个气字。
不争:做个淡淡的自己
人总是在不断麻醉自己的过程中,暂时处于平静;一旦清醒,就感到痛苦,并怀疑平时的一切。
自觉,不是暂时的清醒,而是心情保持始终稳定的状态。
只为自己活着,或者不为自己活着,都很累。
人总是会情绪化,借口或原因即是被周围的人或物所刺激。不情绪化,是成熟的标志,虽然有时候看似糊涂,或者表现为没有上进心,但的确状态平稳、平静。
人最要紧的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不上火不着急不生气,不老不病不死,可惜做不到。释家开导人要勤修戒、定、慧,以提防贪、嗔、痴。
要戒什么?需要戒的项目很多,大的比如酒、色、财、气,小的则更多,比如争强好胜这一坏习惯。“争强好胜”,看似普通,实际上包括了贪、嗔、痴三个元素,的确可怕。“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不是传承了生存竞争的自然规律,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绝对不是好习性。
《老子》教育人“不争”,采取“上善若水”的方法,不是让人彻底萎靡,而是让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争”如果不可避免,就有必要委曲求全,变个方式,不能太直接、太明显;有时,换个方式,尤其是以退为进的谦虚的低调的方式,做个淡淡的自己,反而更加有效,更能以德服人。这是手腕,是策略,是阳谋,可惜几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征服是武力的,退求其次,以口头上的“争伏”代替而获取欲望,是一种潜意识。口头上的争斗与争辩,会被认为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心理状况,所以在物质力量条件成熟时,会演变为武力的斗争。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说不过你,我打你。个体之间的斗争还算简单,群体和政体之间的斗争就很壮观、很惨烈。
谁也不服谁,伤了和气,到底都吃亏,这是历史的经验。
个体之间的“斗嘴”,不是好习惯,它首先影响心情,而后“迁怒”,连带到行为举止。行为有时虽然是偶尔的任性、非为有意,但因为被理解或误解为“有意”,所以会冷战、恶性循环,假如不及时和解,会产生阴影。心理阴影的根苗,可以被连续灿烂的阳光所覆盖,然而一旦阴雨晦暗,会再度萌发;一旦萌发,会被当做蓄谋已久的证据,所以后果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容易,扭亏为盈难,难能才可贵。
辩论赛需要技巧,而恰恰在舞台之下的双方,在心理上首先就不愿意承认对方;在此基础上,“斗嘴”的时间越长,心理“裂痕”越深。刺激过度,有时很难恢复平衡。
让所有人都佩服,那是做梦。企图别人佩服,是不自信的表现;强迫别人信服,是自私的表现;因意见分歧而争辩并恼羞成怒,是胸襟狭隘、小肚鸡肠的表现。
语言来自于人,代表其思想观点以及行为模式,所以,不承认其语言,以及言下之意,就意味着对其人思维的不尊重以及行为习惯的否定--这应该是合理的推断--但是,恰恰如此的推断,害人不轻。人在“斗嘴”时,面红耳赤,在白热化时,不再讲理,不分青红皂白厮杀过去,凡是一方支持的,另一方就一律反对。
不与人争,不斗嘴,同时包括了戒、定、慧三个元素。不斗嘴,不损失什么,加之认真听讲、仔细揣摩,会获得良多。人都有虚荣心,获取对方的凝神倾听会当做受到尊重,获得满足。得失相兼,人在满意之后,居高临下,不好意思,开始“施舍”机会并回报给人。“傻人有傻福”,这也是其中一个客观缘由;傻子在实际行为上并不傻,聪明人的聪明却只停留在了虚幻的脑袋里。
凌厉的争辩,其目的是想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一般人出于自尊、自主、自信,并不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而去接受别人的。在客观上,认识角度、观点、层次,应该有高低差别,然而,这种差别无法验证,无法仓促之间科学地论断、衡量,何况两者之间的争论,没有第三方作出公平的仲裁与调解。
核桃因为壳硬,所以才被一砸数次;柿子虽然专拣软的捏,但只捏一次。骏马、倔驴、犟牛、蠢猪、爱犬因为性格不同,命运自是分别。
人总是幻想让别人臣服于自己,是人性的一大劣根。有时这种幻想倒也不是什么恶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咬住屎橛不撒嘴,给麻花都不换”,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谁也站不到绝对高度,谁也不是神,在人群里大家都呼唤着“我要平等”,奈之何如?大家都有说自己一套道理的权利。
只要是道理,就都合理,天底下有什么不合理的呢?人都不简单,也都不容易,都在尽自己之力。大缸与小杯,虽然体积不等,但只要都是满的,就都是100%。
有必要“斗嘴”么?口吐白沫说服对方,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实惠?缺乏自知之明、自制之力,却源源不断地泛滥出自以为是,就只能痛苦下去。
“驴唇不对马嘴”,改为“驴唇对马嘴”,还是一回事。罢了,说得再清楚,也还是没用。
笨拙:不笨的人,不见得就聪明
不笨的人,不见得就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些不笨或者说基本上聪明的人,大多把时间花在想天上掉馅饼的事上,耽误了成功的机会。还有就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太快,却偏偏转360度,回到了原处,等于没转。
笨人似乎反应慢,所以经常受到聪明人的教训。聪明人好为人师,大抵属于善良的笨人,他吃着自己家的饭,花着自己的力气,为了心里的痒痒的虚荣,把自己的学问无私地传给笨人,生怕拿不出所有绝活来让笨人彻底服气,当然笨人还未必就真听懂真服气,于是聪明人又变着花样旁征博引地让笨人信服,这样,无形中笨人得到启发,豁然开朗,明白了。
笨人明白道理后,就认定一个方向走下去,就成功了。聪明人在教导完笨人之后,睡一觉就全忘了,不记得自己昨天曾经说过些什么,又开始考虑新问题。
一以贯之,是最大的道理。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笨人的认死理,其实就是执著、专心、精诚、敬业,是合乎道理,所以就成功;聪明人不坚持,就不合乎道理,所以不成功。
庖丁解牛,就是坚持的榜样。开始一定很不熟练,但坚持下去,从量变到质变,游刃有余;假如朝秦暮楚,今天解牛明天屠猪后天杀鸡,永远也不能获得高超的巧技,不能神乎其技、技进乎道。
成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符号,它正如地上的路,其实本来没有,只是走得多了才出现的;说得多了、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习惯了、就默许了、就认可了。开始不行,渐渐熟练,渐渐成型,渐渐完善,其实就是成功的整个过程。最伟大的东西,也是这样渐渐地产生的,千万不要企图忽然哪天拿出个东西把人吓死,那不可能。天底下有那么多新鲜东西么?
……
代序:一朵清莲独自在
不生气:不生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气度
不轻诺:轻诺者必寡信
不争:做个淡淡的自己
慢:停一停,闻一闻玫瑰花香
死磕:凡事要量力而行,不死磕
谦卑:发自骨子里的涵养与豁达
自信:自信者容易成功
因果:菩萨惧因,凡人怕果
“佛”:每个人背后都是一尊“佛”
占有:越是想迅速占有,越有可能更快失去
品性:人的品性在生活中最为重要
释然:释然、放松、自在
得失:透彻君子,不计较得失
执著:不执著,不黏附
等待:果实成熟之前,需要默默等待
悟:吾心便是悟
笨拙:不笨的人,不见得就聪明
嘲笑:笑话人,不如人
自助:自助多福
执行:我信奉立即执行主义
平常心:要有平常心,才能生活得安稳
世态:世态不可能简单得像盆清水
坚持:坚持下去就是品牌
智慧:智慧,就是迅速地换个方式
积善:积善而福慧增
成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成熟
学习: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贪欲:求好的结果,也是一种贪欲
吃亏:吃亏是福
自律:文明是自律
无求: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在于无求
挂碍:坚持和执著就是挂碍
当下:享受当下过程
欲望:欲望是原动力
人缘:成功的人,一定有人缘
心态:大小在心态
敬畏:有所不能,有所不为
坚持:坚持每一天,就是一生
慎独:慎独是一种自律
自我:总是想着有自我,最终失去自我
大事:人只干一件事,就是要干大事
理想:不能实现的理想,就是空想
舍得:有舍才有得
人性:人性永远臣服于天性
富贵:要想富贵,只有复归
专心:可以不专一,但不可以不专心
修心:修心比修物更重要
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
委婉:委婉是生活的艺术
克制:快行无好步
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
精进:不附带任何要求地努力
求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追吧
恭敬心:恭敬之心,须时时持之
势:势,需要积蓄
道德:改善性格,培养道德
静气:每逢大事要有静气
“在我所目见的文论圈很有限了,但是我说会这样写文章的,在我眼中还没见第二份。崔自默太难得了,我简直高兴极了。”
——著名学者 周汝昌
“诋毁试金石的,一定是劣质的金子。崔自默是真金子,他从来不怕挑拔、不惧诋毁、不惮嫉妒。”
——著名学者 文怀沙
“一个艺术家及其作品,最终不仅仅是属于自己,还要成为读者的一部分。这就是艺术和人生,是天下的大文章,大学问。愿与自默共勉。”
——著名作家 二月河
“崔自默不仅是一位富有绘画天赋的艺术家,更可贵的是,他时刻心系着人类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弘扬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主席 卡门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