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6064
  • 作      者:
    郭汉城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郭汉城,1981年生,福建永春人,张善文教授门下弟子,福建师范大学中同古代文学硕士,福建易学研究会会员。曾任海峡卫视编导、福建省团校教师,现供职于泉州市委党校。主要研究领域:西文易学、《周易》中的社会学思想。论文有《卫礼贤论中国艺术精神——以贲卦为例》,调研报告有《福建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主持人、撰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对待与协同——论易之要旨
  一  易经的性质——形塑未来的卜筮之书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宋代朱熹认为《易经》为卜筮之书,这一观点得到近现代不少易学家的认同,如郭沬若、顾颉刚、高亨、李镜池、刘大钧等。刘大钧说:“所谓的数,主要指筮数,因为归根到底《周易》.是一本筮书。””
  秉承朱子思想,卫礼贤认为《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但是他反对将《易经》仅仅当作一部普通的预测之书。在他看来,《易经》与一般的预测之书有着本质的不同,一般的卜筮之书常常是消极的等待,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而在《易经》的卜筮中,个体却可以积极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形塑未来。《易经》透过经文“展示出来的圆满系统,一个有秩序的框架作品,从而使个体可以建立一个基点来赋予瞬间的情景并获得它的暗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可以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同时还知道该做什么”。个体通过对卦象尤其是经文的解读来认识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选择正确的行为,从而使得事物朝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卫礼贤熟知卜筮活动,并对其中的神奇功效赞赏不已。他试图用西方人所熟知的荣格心理学理论,对这一神秘的现象作出解释。在他看来,卜筮之所以有这么神奇的预测功能,是因为在卜筮的过程中,个体的“无意识被激活”,接受了来自宇宙的影响,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握宏观世界,洞察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并选择正确的行为对它施加影响,从而在灾难到来之前得以化解。
  “无意识”是荣格创立的概念,它包含个体和非个体(或超个体)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述评
二  渊源流变
第一章  卫礼贤和他的汉学生涯
第一节  卫礼贤的生平
一  身世及教育
二  传教生涯
三  文化使者
第二节  卫礼贤的汉学成就
一  对中国经典的译介与研究
二  易经
第二章  从对待到协同——论政治
第一节  对待与协同——论易之要旨
一  易经的性质——形塑未来的卜筮之书
二  阴阳的起源——神灵肯定或否定的暗示
三  易经的基本思想——对待与协同
四  太极与无为
五  八卦的心理学阐释
第二节  对待到协同——论易之功用
一  从否到睽,从无意识到意识
二  从睽到同人,用精神改变世界
第三章  从道到礼——论艺术
第一节  白贲以载道——论艺术之皈依
一  艺术创作过程是灵与魂的交融
二  艺术以道为宗旨
三  艺术的最高境界:白贲,无咎
第二节  顺流以凝心——论音乐之精神
一  雷出地奋——情感共鸣下人类的联结
二  山上有水——对宇宙潮流的顺应
三  泽上于地——对领袖的呼唤
第三节  履孚以迎真——论人生之艺术
一  以悦面对命运
二  以礼把握命运
三  以真来延续命运
第四章  变化中的永恒——论生命
第一节  井养以无穷——论生命之本质
一  论生命之本
二  论价值之源
第二节  懿文以重生——论个体之修身
一  君子以懿文德——论灵魂之修炼
二  密云不雨——论灵魂之运行
三  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论灵魂之重生
第五章  死与更生——论死亡
第一节  意识与无意识——论魂魄之本质
一  魂
二  魄
第二节  止观以不朽——论死亡之超脱
一  血液
二  修炼
三  生命的不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