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考好,落第了,自然回村里。那时候还是集体生产,他和大伙儿一起去田里插秧,每人插四列。别人都插老远了,独独他掉到后面。众人转过头一看,原来他每插一窝,必定拿手指量一下,一卡零一指,一卡零两指,行距,列距,得准确无误了才落秧。众人都笑他,快一点啊,大致差不多就行了,何必搞得那么精确。不精确怎么行?庄稼你可不能骗它,你骗了它,它就反过来骗你了!看,他还很有一套理论。众人看他一身泥斑,满脸泥汗,就打趣他,笨牛啊,你要不慢那十分钟,现在可干鞋干脚跷着二郎腿领工资吃饭了,怎么可能和我们一样背太阳过西山!又叹一口气,都背太阳过西山了,还这么慢,这慢要害你一辈子啊!
后来,土地到户了,他家分得一些荒山,几块梯田。荒山他不在乎,梯田可是宝地,出稻子,有稻子就能吃白米饭。唯一的不足是梯田在靠近山顶的地方,缺乏充足的水源。没有沟渠供水,也没地下水涌出,要种水稻,全靠天然蓄水。秋天,稻子收割后,就不能再种其它作物了,需及时把田耕出来,灌上水,泡着。同时,还得用软泥包好田埂。田能不能蓄水,关键就是这田埂。软泥颗粒小,水分蒸发沉淀后,会很密实。但是,再密实它也是泥,一只土虫也能给钻出个大洞,田鼠土拨鼠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呢,即便包好田埂,还得时时查看,发现漏水迹象了,马上修护。这得浪费多少时间!笨牛虽慢,但他能思考。他做了个惊人之举:从山上凿来石条,一根一根扛在田边,把泥田埂换成石田埂。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石条太笨重;田埂又那么多,没有一把好力气,没些时日,要完成这项艰巨工程可不容易。笨牛不怕使力气,笨牛也舍得时间。炎炎夏日,凛冽寒冬,他的汗水流成了河。薄明早晨,迷蒙黄昏,他的粗气喘成了云。他有一个信念,一年干不完,两年,两年于不完,三年。慢一点就慢一点,这不是考试,没人给他限定时间。这工程要完成了,他可就一劳永逸了,不但他这辈子受用不尽,他儿子儿孙都跟着享福呢。
他的壮举得到村里老人们的高度评价,啧啧,这笨牛,虽说慢一点,但他多能做事!他们感叹,现在像笨牛这样创家立业的人可不多了……年轻人却不以为然,什么呀,当代愚公啊?呵呵,这不是瞎折腾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