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9938
  • 作      者:
    王运熙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运熙,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着重研究中国中古时期(汉魏六朝隋唐五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著有《乐府诗述论》、《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文心雕龙探索》、《中国古代文论管窥》、《望海楼笔记》等。与顾易生教授合作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曾先后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等多种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著者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达半个多世纪,在研究与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写下了一系列论文。《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所选论文,一方面着重介绍学习、研究的切身情况、体会,另一方面评介若干重要的专书、专著。目的在于指导对古典文学有意深造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使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具有学习、研究古典文学的独立工作能力。<br>    全书内容按性质分为六辑,它们是:一,学习、研究、撰述方法概论;二,研究情况和体会;三,关于古代散文;四,关于古代文论;五,总集专书评介;六,古文论专著评介。<br>    著者认为,对有志于深造古典文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关键是培养他们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在确定选题后,能找到各种有关的材料;能读懂这些材料,对其内容有准确的理解;能运用理论(特别是文艺理论)来分析这些材料,产生自己的看法、观点;能写出综合有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发表自己观点的论文。为此,研究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文献修养,较好的表达能力。《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就是围绕上述关键和基本要求展开论述的。
展开
精彩书评
    王运熙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两大领域内的研究,声誉卓著,为海内外学术界所敬重。<br>    王先生不仅擅长学术创新与开拓,而且善于指导学生,在治学态度与方法上,能够给学生及年轻的研究者指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br>    《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一书,既有作者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之谈,也包含对若干重要专著的评介与介绍,写作的目标偏重于指导对古典文学有意深造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文章功底深厚,文风平实、亲切,其中不少篇章已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相信这些文章汇集出版,对于纠正不良学风、引导年轻学子的成长,都将大有裨益。<br>    ——复旦大学中文系 骆玉明
展开
精彩书摘
    培养对古代文史的独立工作能力,读一些目录学基本书籍很是必要。过去一些研究文史的著名学者,对目录学都十分重视。清代中期的汉学家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卷一)许寿裳曾经说起,他的儿子许世瑛读大学中国文学系,请教鲁迅应该看些什么书。鲁迅为他开列了《唐诗纪事》等十二种,其中有一种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见《亡友鲁迅印象记》第二十三节)。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在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生谈话中,认为目录学能使人们了解“祖遗的历史著述仓库里有什么存货”。又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的找到了。”(《与毕业同学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陈氏的话非常中肯。他是史学家,因此从历史著作角度讲,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哲学的人来说,道理是一样的。<br>    优秀的目录学著作,不但分门类、按次序有系统地介绍历代重要书籍,而且对各门类学科常有叙说,概括介绍某学科的渊源流变,像章学诚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校雠通义叙》),因而具有学术史性质。至于有各书提要的目录书,内容就更详赡了。读了这类目录书,对于我们所要了解的某些书籍,它在某一门类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和价值怎样,就容易获得一个概括的印象,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br>    中国古代的目录学,有十分丰富的遗产。如果专门研究它们,可以花上毕生的精力。对于一般古典文学研究者来说,目录学不是专门研究对象,而是作为向导和工具,不需要许多时间。从打基础的角度讲,只要读少数最基本的书籍。我以为以下四部著作尤为重要。一是《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后期刘向、刘歆两大图书整理家的著作删节而成,系统叙录了先秦至西汉的典籍和学术,是目录学之祖。其中六艺、诸子、诗赋三略,系统介绍经、子、文学三部门著作,尤应精读。二是《隋书·经籍志》,是唐初所编《隋书》中的一篇,承《汉书·艺文志》之后,系统介绍汉魏两晋南北朝隋代的著作。
展开
目录
自序<br>第一辑 学习、研究、撰述方法概论<br>打好基础,培养独立工作能力<br>拓展视野深入钻研<br>谈古代文学论文的写作<br>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几块园地<br><br>第二辑 研究情况和体会<br>学术自述<br>我研究古典文学的情况和体会<br>研究乐府诗的一些情况和体会<br>我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br>历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br><br>第三辑 关于古代散文<br>应当重视我国古典散文的研究工作<br>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文学性<br>骈文、骈体文学<br>中国古代散文鸟瞰<br>唐宋八大家散文<br><br>第四辑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br>怎样学习中国古代文论<br>谈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br>古文论研究应当重视作家作品的评价<br>研究《文心雕龙》应全面了解其作家作品评价<br><br>第五辑 总集专书评介<br>总集与选本<br>应当重视对《文选》的研究<br>《文选》简论<br>郭茂倩与《乐府诗集》<br><br>第六辑 古文论专著评介<br>《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br>钟嵘《诗品》是怎样评价作家的<br>钟嵘《诗品》论诗人的继承关系及其流派<br>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沧浪诗话》<br>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br>谈谈中国文学史的编法——从《中国中古文学史》想到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