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1381
  • 作      者:
    张永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民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有它的专门的知识谱系,看得出来,张永教授是为此下过很多功夫的,他比较系统地吸纳了当今世界的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别和归纳,特别是他有十多年现代文学、尤其是其中现代乡土小说的系统研读经历,有较为丰厚的相关知识积累,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就能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令人欣喜的成绩。这是那些缺乏扎实根底的凌空蹈虚的论著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这部专著首先在学风的踏实、严谨,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上,应该得到我们的赞许。
精彩书摘
  另一方面鲁迅实现了对浙东重史传统的超越,即把史的范围拓展到了经学、史学以外的其他学术领域。除了《中国小说史略》以外,鲁迅早期还完成了《中国地质略论》(与顾琅合编《中国矿产志》的缩写)、《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编》等一系列史学著作。
  在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上,鲁迅放弃了读书应试的正统路子,跨进了当时备受争议的洋务学堂。“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和排斥的”①。这种选择与其说是勇气,毋宁说是作家反正统性格使然。毫无疑问,这一选择为鲁迅接触和吸纳西方现代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
  在一般人看来,鲁迅无疑是五四学人中标榜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具有现代性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鲁迅的思想脉络中依然清晰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血液。正像德曼在他的《文学史和文学现代性》中强调的那样,现代性存在于“扫除一切旧事物的愿望之中,希望最终达到可称之为是真正的此在(a turepresent)的境界”,然而“越是激烈地拒绝一切旧事物,就越是依赖过去”。④作为一位思想、文化、学术大家,鲁迅并没有置身于历史和传统之外,而是在时代精神感召和激励下,以反正统的勇气和精神,选择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之焕发郁勃的生机,进而构建现代性启蒙思想体系。反正统无疑是鲁迅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指向。
目录

第一章 民俗学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发展概观
二、中国现代民俗学对文学的倚重
三、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作家构成
四、民俗学传播的文学及非文学刊物
五、文学民俗学研究的理论架构

第二章 为人生派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第一节 鲁迅民俗取向对乡土作家的规制
一、反正统:鲁迅民俗取向的文化批判性格
二、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学阐释
第二节 为人生派乡土小说的民俗构成
一、血缘:宗法制度下奇异的婚姻习俗
二、地缘:乡土世界复杂的信仰民俗
三、乡土性:乡村社会复杂的民俗观念
第三节 妈祖原型与许地山乡土小说

第三章 “左翼”乡土小说的民俗学内涵
第一节 茅盾批评与创作中的民俗学意识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多元民俗风貌
一、民间精神与王统照乡土小说
二、江南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构成
三、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四、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民俗叙事形态

第四章 京派乡土小说的民俗审美特质
第一节 周作人民俗趣味与京派审美选择
一、趣味:周作人民俗审美心态
二、周作人民俗趣味与京派创作
三、周作人民俗趣味与京派批评
第二节 废名乡土小说民俗学内蕴
一、禅宗:废名小说的审美向度
二、意境:废名的民俗审美追求
第三节 沈从文乡土小说民俗审美价值
一、沈从文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
二、沈从文小说的民间意象
三、沈从文小说的酒神气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