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服装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分类。
2.了解服装国际贸易与实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理解服装外贸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述
一、国际贸易概念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并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活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内容极为广泛,从实物商品到劳务商品,从技术商品到知识商品,从生产要素的买卖到工业产权的转移。贸易方式也极其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货物买卖外,还出现了加工、易货、租赁贸易、合作、合资经营、国际承包等经济合作形式,使生产要素、流通要素、经济要素及科技要素相互渗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内容和范围。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泛指国际的商品和劳务(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传统的商品交换活动,主要指具体有形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义商品不仅包括有形商品,还包括无形商品。无形商品除了那些与进出口有直接联系的运输、保险、邮电及银行等业务外,还包括旅游、信息、知识和咨询服务等。这些劳务(Service)的提供与接受,被称为无形商品贸易。当代无形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也叫“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002 服装外贸与实务
人们常用“世界贸易”(World Trade)一词来代替国际贸易,但严格来讲两者之间仍有区别。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世界贸易则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总和。
二、国际贸易特征
(1)产品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2)各国有不同的货币制度。
(3)各国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4)各国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5)各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一般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同属流通领域,国际贸易只不过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和扩大,在它们之间划分一个界限,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是研究两个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问题,而不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却时常发生。
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更困难、风险更大。
三、国际贸易的优点
(1)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获得成本比较差异所带来的差额利益。对外交易可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展各国的商品生产及交换,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的优势,多开展加工贸易,以获取外汇,并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对外贸易可为本国多余闲置的产品提供广阔的国外市场,也可进口国内短缺和急需物资,以纠正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失衡现象,如可进口高技术、功能性、高品质服装材料及专用的高科技服装设备,以提高我国服装生产能力及服装品质,进而提高服装行业的经济效益。
(3)通过对外贸易可进口廉价的原料和设备,降低工资及成本,获得高额利润。通过扩大出口,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
四、国际贸易分类
(1)按物流方向可分为:进口、出口与过境贸易。
(2)按国境及关境不同可分为: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3)按商品形态可分为:有形与无形贸易。
(4)按是否有第三者参与可分为:直接、间接与转口贸易。
(5)按清偿工具不同可分为:自由、结汇与易货贸易。
(6)按商品要素构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与知识等贸易。
(7)按国民经济综合国力不同可分为:水平与垂直贸易。
五、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致使国际商品交换只能在局部地区偶然发生,贸易规模、范围和商品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15世纪末期,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航海事业把世界陆地逐渐联系起来,为国际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增加、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来源需求,从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深了社会分工,彻底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企业跨国经营,使社会分工和商品市场突破国界,进而形成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由此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垄断了多个行业的生产及市场。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一大经济特征,关税成为鼓励和限制进出口的重要手段。由于争夺市场,1914年、1939年相继爆发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引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采用关税壁垒、贸易大战、倾销措施、货币杠杆和集团经济等政策来保护各自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空间技术、遗传工程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这次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各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由此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特点。
1.国际贸易高速发展
2002年,世界贸易总额为6.2万亿美元,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为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到了2011年,世界贸易总额达到18.2万亿美元,中国出口额相继超过法国、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产值和贸易出口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