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华尔街的天津女人·力扬<br>脸上的刀疤·逍遥<br>梅里山难记忆·郭净<br>艰难择校路·清涓<br>在故宫的日子里·维一<br>忧伤的年华·王国华<br>青春洒向何方·索马里<br>继续生活在亚洲·韩石山<br>与聂华苓一起流亡·李恺玲<br>祖脉上的兄弟·吴佳骏<br>女儿和琴·李南央<br>一个诗人的生存记录·陈蔚<br>从未名湖畔出发·谭天荣<br>绿色“天堂”·柏桦<br>游走茶马古道·燕妮<br>良友稿约<br>良友余话内容摘要
《良友8:青春洒向何方》也是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正如这个题目所洋溢的青春气息,其作者索马里是一位80后,即便是回忆,也是青春的记忆——中学校园里的多梦时节:“我漂亮的同桌曾经跟那位过于白皙的音乐老师,有过短暂而好笑的恋爱。课间音乐时间,她从广播里一听到“他”的声音,粉嫩的脸上立即能生出一朵小花。可惜音乐老师已有家室,只是难挡女学生青涩的追求。有一年全校的歌咏晚会上,他(为她)唱了那首《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我的同桌坐在几千个学生中间,脸上暗影幽幽,但我敢断定那是她三年中最美好的回忆。”在作者的记忆里,刚刚逝去的中学生活,充满了太多的憧憬、期待和幻灭,而那座南方海滨小城的校园里,留在记忆里的即便是苦涩的眼泪也充满着青葱的甜蜜。<br> 如同本辑《良友》的书名所体现的青春气息,本辑中的多篇文章都与青春和梦想有关,譬如李南央记录女儿成长的《女儿和琴》,描写了女儿在北京和美国两种环境下的成长经历,以一个母亲的体验,叙述了两种文化和教育环境下女儿追梦的青春,少女成长的“尾声”是喜悦的——“北京入夏特有的雷雨在大厅外瓢泼,天地间一片昏暗。我担心今天的北京音乐厅可能要出现一半的空位了。没想到,大厅刚刚开始放人,已经有些熙熙攘攘地挤不动了。女儿巴筱忙的大幅独奏音乐会宣传画张贴在大厅内的广告牌上,照片上一身白衣的女儿侧身倚在黑色的钢琴旁,那凝思暇想的神态还真有点儿钢琴家的韵味儿。在美国刚刚高中毕业的女儿,今天在这里和中国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