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情不似春情薄:宋词中的人生百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0758
  • 作      者:
    邓乔彬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夜深挑灯,烛影摇红,窗外虫声唧唧,柳梢凉月如钩,跟随江南才子,重温三百年最美宋词。
展开
作者简介
  邓乔彬,广东珠海人,1943年10月生于重庆,10岁后定居上海。1962年考入华东师大物理系,次年转中文系二年级。1981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调暨南大学,领衔创古代文学博士点。从事唐宋词与词学批评、诗学、文艺与文化、画论与绘画、20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已出论著逾600万字,编著逾200万字。1996年获国务院所颁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的情景虽从过去持续到了今天,但清醒后却是更大的醒悟:时光的流走也带走了生命,“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人生的速朽是不容置辩的事实。
  听雨是人生开心事,晚唐韦庄写《菩萨蛮》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竟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让人羡慕。不过,烦恼也还是有的,你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展开
精彩书摘
  次句“云随雁字长”写深秋天上的典型景色。三、四句写重阳节时,举绿杯、对红袖,在佳节酒宴上,深感人情有如故乡般温暖。作者之所以出此言,是因为他在地位显赫的父亲死后,家道败落,已从过去的少不更事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所以对此“人情”分外珍重。下片说,过重阳节了,自有此节的习俗,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意,特地佩戴上紫色的兰花,簪插黄色的菊花。因为好长的时间没有狂放豪饮的生活,为了参加此次佳节盛会,遂“殷勤”理之,以唤起往日的豪情。但是,可能因为压抑已久,恐怕豪情唤不回来,而只能是狂饮导致的沉醉,用它来替换悲凉。那么能不能沉醉呢,自己也没有把握,所以只好吩咐歌女不要唱出让人断肠的歌声,以免使人还是在痛苦中清醒,连沉醉也做不到。
  宋词的重九抒情很是丰富,如前面所说的李清照《醉花阴》,是暗说对夫君的相思,他人所作,各抒其情。关于重阳的典故,当以“孟嘉落帽”最著名:桓温重阳日在龙山宴集臣僚,有风来,吹落参军孟嘉头上帽,竟然不觉,后被众人嘲笑,孟嘉从容应对,四座为之叹服。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对重九的登高感怀发其“常恨世人新意少”之见,因为他们只知道重复“孟嘉落帽”,“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他自己是“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表达了关怀国事却又无奈的主题。吴文英的《霜叶飞·重九》也是写重阳的名作,词中写风雨中过重阳,独对黄花而回忆起当年与所爱者重阳登高时的歌舞之乐,现在佳人已逝,已无心写词,对风吹帽落也无所谓了,因为人亡己老,无所留意了。结句“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化用杜诗“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却比杜甫更为沉痛。名气远逊于刘克庄、吴文英的潘希白,其《大有·九日》却写得很好,尤其上结两句“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拈出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是《九辩》精神的回归。
  重阳不仅是秋天丰收的节日,更是文士登临抒情的日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说:“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
展开
目录
前言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
一 爱情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永恒主题”的新发展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痴情少女的美丽形象
人面不知何去,绿波依旧东流——流水带走的和带不走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悲秋的岂止是宋玉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超越了空间的爱情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文入学士与红颜知己的婚外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男儿并非都是负心汉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愈朴愈厚”的另一个痴心男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爱情的痛苦多于甜蜜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追求爱情高境的另一种说法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谈宋词中的衣服与爱情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思妇怀人的无言之悲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不幸女子的断肠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陆游、唐琬爱情悲剧的意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旷达之人的悼亡之痛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又一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一一难道只能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吗?

二 闲情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宋词中的感物而动与生命意识漫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年光之叹是缘于对生命的强烈留恋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达官贵人的淡淡哀愁是无病呻吟吗?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铁的法则是多么的无情
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算寿账后的醒悟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失落的岂止是寻旧之情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对不知不觉的衰老之体验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新版本
……
三 性情
四 雅情
五 节日
六 咏物
七 羁旅行役
八 济世之志
九 流落之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