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低姿态的崛起
强者必遭嫉妒。
——俾斯麦
1871年1月18日,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一场地缘政治版图的革命:原本破碎的心脏地带被整合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使其由一个承受四方压力、列强争衡的场所,变为向四周扩展影响的重要权力中心。近两百年来,一直是法国在不断地努力,以获取欧洲大陆的霸权,而此时这一进程彻底结束了。用当时的一句妙语来说,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却得到了一个主人。
对于德国来说,统一是它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明确标志,同时也是它承受各种新的压力与义务的开始。很快,德国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著名悖论:实力越是增加,其他大国就越是疑惧,它的外部安全压力反而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种强大带来的风险,统一之初的德国试图放低姿态,采取一条类似“韬光养晦”的路线。如果从大战略的角度来考察,这可以看成是一个摸索时期。
……
展开
——原中国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 梅兆荣
国际政治观察家纷纷将崛起的中国比拟为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因此,弃郁先生这部力作恰逢其时。俾斯麦审时度势的大战略,曾引领德国在列强中纵横捭阖,享受了20多年的和平崛起。此后的德国却日益骄躁,将其大战略置于同英国“必有一战”的错误判断上,最终走向了失败。本书不仅对德国大战略的形成和转变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且剖析了其国内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背景,处处发人深省。这是一部折射出现实的上佳历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充满引人入胜的战术细节的优秀战略学著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王缉思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但相似的历史经常重现。因此,历史总是和当代相关的,人类总是能够从历史上学到很多经验教训。中国正在崛起,已经向世界昭示了“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的决心。但要达到此目标,并非易事。中国因此不仅要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经验,也要从世界历史中寻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重新解读历史,以揭示其和当代的相关性。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种重新解读。徐弃郁讨论的是德国崛起的历史。也是欧洲走向战争的历史。作者放弃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简单化的理论分析,深入到德国这段历史的诸多细节。尽管是国际关系史,但读者很容易感觉到,如果要避免德国的老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