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的极品人极品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451646
  • 作      者:
    吴策力著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上一个大转折时代预演的生存定律
  ★还原坑爹的历史偶然, 最疯狂的晚清、最狗血的正史、最要命的意外!
  ★独家呈现最后帝国倒计时阶段“加载”的正史边料
  ★看极品晚清人情世故,解彪悍历史深埋法则,悟当今生存之道!
展开
作者简介
  吴策力,记者、时评人,因与李承鹏合著《中国足球内幕》被称为“黑匣子”。涉猎广泛,观点新奇,笃信可从无字句处读书、读世界。
展开
内容介绍
  《晚清的极品人、极品事》是著名评论员吴策力通过整合晚清至民国百年间繁多、细腻的情节,加以独具个人风格解读的历史普及读物。这些极品的人、事,会让你忍俊不禁。那些搞人体炸弹的革命者,影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尘女子,貌似正人君子但实际上是两面三刀的帝师,近代出国留学的代表人物反而热衷“土文凭”等等极品,都会在你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划痕。
展开
精彩书摘
  1743年,英国人乔治·安森(George Anson)驾驶“百夫长”号进入广州附近域。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将这一事件视为清朝最终倾覆的远因。以此作为开篇,注定引来争议:法律上不能追索无穷尽的远因,否则会导致任何判断都显得合乎情理。但这一次不同,安森一眼就看穿了这个东方国度的底牌。两百多年后,“安森法则”仍然深刻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
  这是一本写作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恰逢其时的晚清历史读物。书里没有曾国藩、洪秀全、林则徐、左宗棠和冯子材,也没有赛金花与瓦德西。这并非限于篇幅。一本书不能穷尽所有的话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本书绝非重复最简单的历史,而是专注于有争议、被忽略的,因此也变得有趣的细节。历史像电影,若不考究细节而专注于重复,相当于毫无意义之“翻拍”。细节越深入,越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构建”历史,这是历史读物最为高级的作用。假设历史真的具有对后世的指导意义,个体经过广泛阅读后的深刻认知,较他人“贴标签”的灌输而言,对社会发展更为有利。
  “拿破仑在滑铁卢输得精光,有无数的理由。但很少有人知道,因为痔疮发作,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就不能骑马去察看战况了。”美国作家理查德·扎克斯(Richard Zacks,著有《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这样写道。扎克斯是本书作者要感谢的第一位作家。他从不负责讲述空洞的历史。所谓空洞,就是只告诉你“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而不说一位德国士兵在这座城市的瓦砾中接到了家信,愤怒地咒骂老婆又和别人私奔了。只告诉你历史是有逻辑的,但从不说所谓历史其实就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细节。我个人很喜欢“一头公牛冲进了瓷器店”这个语句,公牛先生就像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怎么转身,碰倒哪些东西,造成什么伤害,什么残留,在其进店之前都无法预料。这件事最终提供的清单并不有趣,有趣的是那些灿烂的动作。至于瓷器,我没有说是China。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和亨特·汤普森(Hunter hompson)是其次要致敬的作者。准确地说,他们是记者兼作家,不甘“客观”地报道新闻,于是撰稿时打破事实与意见的藩篱,大量加入极其主观的评论与感慨。汤普森极尽嬉笑怒骂之能,并于1971年称自己的新闻是“gonzo journalism”。“gonzo”是美国俚语,相当于中文的“神经兮兮”。
  晚清时期,普通老百姓参与推翻政权,大多身死族灭。而手握“天命”的皇族最终从这场比赛中失败退出,也只是和平逊位,未付出流血的代价。同历史上许多时代一样,“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情况比比皆是。参与抗清的夏完淳还存有诗集、绝命书,通常意义上这些东西都是无法保留的。清朝的历史细节,有些比我们想象的更疯狂,有些则更冷静。如何才是客观或真实?
  一方面,本书不乐于重复已经被公认的历史;另一方面,也不会迎合明显缺乏证据的结论。在“慈禧究竟出生在何地”都无法确认的历史体系中,更无法给歌伎杨翠喜一个精确介绍。陈炯明不治私产,似乎他应该是主张“天下为公”的孙中山最好的朋友,但实际上成了孙最仇恨之人。历史一直专注于革命者之间的政见不同,有意忽略其私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叶名琛作战不力被俘,当时地方军队的表现,比1938年广州面对日本军队时的表现要好得多,但有关学者目前已在关注一个特别话题:当时广州守将是否通日。然而,这对本书而言早就越界了。对任何历史事件的评说,在缺乏细节资料或文字记载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实属艰难。诸如卫汝贵、叶志超、方伯谦等人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不同观点的学者都持有各自的“证据”。因此,近代中国历史时不时会被踹入疑问的深渊。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全部作品都基于这样一种判断:不把历史进程看做精神世界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把它看做一个荒诞的、对理性嘲讽的过程。它不断证明,我们是多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它同时又证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时又是多么无能为力。所以,他在《我的世纪》中开宗明义 “我,替换了我的,每一年都要出现”。
  辛亥不会每一年都出现。但历史确实像格拉斯等人说过的:我们从历史中唯一能学到的,就是什么也学不到。
  ……
展开
目录
猛事篇
第一章
安森,在中国上岸
第二章
火车开进大清朝
第三章
中国逻辑下的“战争法则”
第四章
一个没有名字的国家
第五章
炸出来的民国
第六章
投资革命,是个大买卖
第七章
制服的诱惑
牛人篇
第八章
中国孝道,光绪不会谋刺慈禧
第九章
袁世凯,忠诚与背叛
第十章
张之洞,成败的暗合
第十一章
翁同龢,内讧之王
第十二章
程璧光,光荣与耻辱
第十三章
唐绍仪,传奇人生的悲惨结局
乱象篇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科举情结
第十五章
中日恩仇数百年
第十六章
吃不饱,就要革命
第十七章
清末皇室,依旧豪奢
第十八章
复辟,是谁在作祟
第十九章
琉球,去留三百年
第二十章
杨翠喜案,清廷的国家形象片
外篇 从A到Z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