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语课程促进专业英语教学
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方式。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大力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开设5%一10%的双语课程。
因此,积极引入双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其全球化的进程,而且也加快了各种专业知识全球化的进程,特别是在商贸、金融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虽然,我们在各领域都拥有很多出色的专家,但是他们往往由于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生疏,不能准确地将专业知识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其次,双语教学的实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要迎接这一机遇与挑战,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调整,实施双语教学是其中一个极具可操作性的方法。事实上,外语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第三,外语作为工具其重要性愈加显现,如果专业人士不能熟练地运用外语直接与他人交流,而仍需借助于翻译人员,那不仅抢不到国际服务市场,甚至会被挤出原有的服务市场。
笔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高等院校,针对双语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多种双语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现今的双语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教学目的不明确。现阶段无法对所有的双语课程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测试标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校考虑到学生考研究生等需要而开设外语课程,这样的出发点不利于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另外,有一些院校的双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国外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和文献。
课时少、授课时间短。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公共大学英语的学习为期两年,因此,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外语课在高年级时开设,专业外语教学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延续、补充,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每周不超过2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真正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专业外语知识。例如:在法律英语教学中应该占有较大比重的法律写作,即使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该课程一般至少也要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
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双语课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往往不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这就给他们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另一类教师是各专业教师,在许多高校中普遍的现象是,各专业教师虽然具备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往往是“哑巴”英语,不能流畅准确地将专业知识用英文表达出来。
教材不够规范。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大都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英语专业人士编写的专业英语教程,其特点是,作者将国外相关题材的文章编撰为一本教材,编写内容没有统一的指导要求,学生往往将此教材看作泛读材料,学后收效甚微;另一类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这类教材虽然原汁原味,但由于专业性强,加之没有注释,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