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43380
  • 作      者:
    邱林川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 广大沉默的工人群体,底层信息的社会调查——新工人群体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中国式网络社会这部大机器里“无声转动的小小的连接齿轮”。他们被忽视得太久。现在终于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他们的发展历程了,终于可以好好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好好讨论一下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动态,好好思考一下他们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和全球南方的重大影响了。
  ★ 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工厂;我们,是中国式网络社会大机器里的小小齿轮——研究中国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必须了解网吧、短信、小灵通、山寨机等中低端信息传播工具,必须走进城中村、厂矿宿舍、工殇医院,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事件——因为那里的流动打工者,那里的老与少,正在构建方兴未艾的新工人阶级,他们的网络社会才是“世界工厂”的支柱和“信息时代”的基础。
  

展开
作者简介

  邱林川(Jack Linchuan Qiu),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信息传播技术、阶级、全球化及社会变迁。著作包括《新媒体事件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Working-Class Network Society(专著,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合著,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其中部分已被译成德、法、西、葡、韩等国语言。

展开
内容介绍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工厂”。但你是否想过,“信息时代”与“世界工厂”之间有何联系?本书认为,回答此问题必须了解网吧、短信、小灵通、山寨机等中低端信息传播工具,必须走进城中村、厂矿宿舍、工殇医院,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事件——因为那里的流动打工者,那里的老与少,正在构建方兴未艾的新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的网络社会才是“世界工厂”的支柱和“信息时代”的基础。
  关于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本书经十年积累,内容分三部分。上编“网络之普及”讨论网吧与手机的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文化现象、制度问题与社会影响。中编“信息中下阶层”梳理流动人口、劳工、青少年及老年人如何在社会大转型背景下,利用网络科技,应对生存议题,进行草根创新。下编“新工人阶级之雏形”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考察新工人阶级形成的特点,包括网络条件下的控制与颠覆、文化表达及重大社会事件。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英文版以来,本书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获“简?雅各布斯城市传播图书奖”提名。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主任比尔?达顿教授如此评价:“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传播技术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产生社会作用?迄今为止,此书的探讨最有洞见,且以实证为根基。”

展开
精彩书评

  在我们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应当如何看待和探索工人阶级形成的特殊路径?在我看来,《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就是面向新时代的一个新尝试——它是我所看到的,把互联网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形成联系起来考察的第一部中文著作。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超越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通过生动描写和细腻分析展现中国城市社会的复杂现实情形。全书治学严谨,同时充满激情地呼唤一个公正而平等的信息社会,是近年难得的一本佳作。
  ——赵月枝(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西蒙菲沙大学教授)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以创造性的理论语言及扎实的田野考察,展现了中国新工人阶级形成的雏型;其学术活力与人文关怀,是近年渐趋专业化的社科论文所鲜见的。
  ——马杰伟(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比尔·达顿(牛津大学教授、互联网研究所主任)——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传播技术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产生社会作用?迄今为止,《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的探讨最有洞见,且以实证为根基。
  这些分析依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系统的档案和统计分析,以及对于全球技术变迁方面研究文献的深入了解。《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开启了一条新的研究取径,必将引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学生投身其中。
  ——曼威·卡斯特(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通信技术与社会讲座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序一】这个残酷的、充满剥削与排斥的信息时代(曼威·卡斯特)
【序二】直面新时代的工人阶级(沈原)
【序三】网络社会与信息科技不是“平”的(马杰伟)
【绪论】中国式网络社会大机器里的小小齿轮
中国与世界—网络媒体与中国社会—新工人阶级?—网络社会与网络劳工—本书结构
【上编】网络之普及
【第一章】网吧
叛逆的攀升—“升级换代”—小结:中下阶层的网络公共空间
【第二章】手机
从“大哥大”到“手机”—手机中国造—“山寨”时代—小灵通—短信—预付卡—寻呼机—小结:手机与草根社会网络的形成
【中编】信息中下阶层
【第三章】流动者
全球化时代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技术扩散与传播赋权—内部差异—跨域社会网络—小结:新世纪的流动增效器
【第四章】老与少
老人、孩子与网络—“小皇帝”与中下阶层青少年—教育改革的后果—医疗体制改革—老年人与网络新媒体—小结:作为福利的信息传播技术?
【下编】新工人阶级之雏形
【第五章】生存之地
超越户口与单位—工业区—城中村—小结:地方的回归与超越
【第六章】生死之时
新媒体与阶级形成—蓝极速:被遗弃者的愤怒—孙志刚:冰冷的收容—马加爵:另一个罗宾汉?—新事件、老问题—小结:新媒体事件的力量
【第七章】总结与反思
【附录】研究方法
青年打工者调查组—基层社区的社会空间制图—多媒体行动研究
【跋语】决定未来中国国家-社会关系走向(卡罗琳·卡地亚)
【鸣谢】最属于新工人阶级的网络文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