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3043
  • 作      者:
    邹伟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税费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我国各级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在把握我国土地税费制度演进的阶段特征基础上,构建了税费与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框架,从而把土地税费与土地资源配置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分析不同环节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和不同用途土地配置对土地税费的响应,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明了土地税费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可以很好地承担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控产业和筹集地方财政收入等职能。最后,《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土地税费制度优化方案和制度环境建设,具体分析了我国物业税改革的困境,并对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的制度安排进行了理性思辨。
  《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是一本较为系统研究中国土地税费制度的专著,对相关理论工作者、决策者、实际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土地税费非中性假设
  税费的非中性是基于费和税的统一性,是本书由税收的非中性假设延伸而提出的,而税收的非中性则基于对税收中性思想探讨和税收实际情况引发的。“税收中性”的思想起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嘶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eardo)的税收思想。他们强调市场运行应由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并有效配置经济资源,政府无需干预,认为税额最少的赋税就是最好的赋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1981)首先提出“税收中性”的概念,他认为税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巨大,当税收加入市场以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经济主体的选择被扭曲,资源利用效率将受到损失。因此,税费的征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不正当干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中性”的内涵进一步扩大,不仅是指纳税是否给消费者带来了超额负担,而且逐步扩展到税收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如对劳动、储蓄、生产(产品)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影响。税收中性的核心内容是税收不应当或尽可能少地扭曲市场配置机制,主要表现为:税收不改变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决策,不扭曲市场资源配置格局,尽可能地减少征税给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带来的负效应;避免给消费者和生产者造成税收以外的额外负担等内容。税收中性思想是以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为前提,没有考虑实际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机制,其结果是将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对立起来,放弃了税收可能具有的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功能(峁晓颖,2006)。
  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税收中性是一个发展趋向,纯粹的税收中性是不存在的,税收额外负担的发生通常是不可避免的(王伟,2003)。在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下,税收应保持“中性”,即不应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否则就会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而在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下,税收就应当为“非中性”,即介入市场机制,以矫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黎赔肆等,2000;吴凤岗,2001)。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税费的特性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 税费的特性
第三节 中国土地税费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思路
一 前提假设
二 税费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三 土地税费资源配置效应的研究视角
四 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 中国土地税费制度的演进
第一节 土地税费演进阶段划分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私有制度下的土地税费制度变迁
第三节 土地税费的初创与萎缩阶段:1949~1977年
第四节 土地税费的恢复与建设阶段:1978~1993年
第五节 土地税费的优化与完善阶段:1994年至今

第三章 土地取得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
第一节 “一级市场”取得土地的税费效应
一 土地交易双方税费分担情况
二 土地出让数量变化
三 税费收入情况与税费引起的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情况
四 简单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二级市场”取得土地的税费效应
一 税费分担情况
二 市场交易数量变化
三 社会福利损失与税费收入影响分析
四 简单的博弈分析
第三节 土地继承、受赠取得的税费效应分析

第四章 土地保有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第一节 财产性土地税费效应分析
一 土地供给来源于现有保有者时,财政性土地税费的效应
二 土地供给来源于非现有保有者时,财政性土地税费的效应分析
三 租赁市场的财产性土地税费效应分析
第二节 激励性土地保有的税费效应
一 正外部性内部化的税费效应
二 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费效应分析

第五章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第一节 土地转移环节营业税的效应分析
一 税费分担情况分析
二 土地税费的数量效应分析
三 社会福利损失与税费收入影响分析
第二节 土地转移环节所得税的效应分析
一 土地转移所得税是否为中性的探讨
二 土地转移所得税的资源配置效应
三 最适所得税探讨
第三节 土地转移环节与保有环节税费的效应比较
一 基于效率角度的比较
二 公平性比较
三 财政收入比较
第四节 土地税费资源配置效应理论分析总结

第六章 土地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一节 土地税收与经济增长构成的影响分析
一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演进
二 土地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基本路径
三 中国土地税对税收的贡献分析
四 中国土地税与GDP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土地税收与产业结构
一 税收与产业结构
二 土地税政策对产业结构影响
三 中国土地税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土地税收对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 土地税收对区间要素流动的影响
二 土地税收竞争对区间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土地税费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总体概况
一 基本概况
二 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三 土地税费征收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土地取得环节税费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 土地取得环节主要税费的财政功能效应
二 土地取得税费对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影响——以商品住宅契税为例
第三节 土地保有环节税费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 现行主要土地保有税费及其财政功能
二 土地保有税费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商品住宅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例
第四节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 土地转移环节主要税费的基本情况
二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营业税为例

第八章 土地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影响
第一节 利用土地保有税费调控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必要性
第二节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一般效应
一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保有成本影响分析
二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保有数量的影响
三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区域差异
一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
二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效率边际增长率影响
三 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对土地保有税费响应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影响:行业差异
一 不同行业工业企业对土地需求差异分析
二 土地保有税费对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行业差异
第五节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一 理论假说
二 模型构建
第六节 实证分析:一般效应、区域比较与行业差异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二 假说1的检验:一般效应
三 假说2的检验:区域比较
四 假说3的检验:行业差异
第七节 本章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政策启示

第九章 中国农用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
第一节 农地税费制度演变与农地利用绩效
一 中国农业税费的构成及其制度演变
二 农业税费演变对农地利用绩效的影响:一般分析
三 农业税费演变对农地利用绩效的影响:区域比较
第二节 农业税减免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一 研究区选择和数据获取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和讨论
第三节 关于中国开征农地使用税的探讨
一 开征农地使用税的理由
二 开征农地使用税的方案构想

第十章 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税费制度的比较与经验
第一节 土地税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 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理论
二 税制结构选择理论
第二节 土地税费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一 土地取得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二 土地保有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三 土地转移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第三节 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税费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
第十一章 中国土地税费制度优化设想
第十二章 中国物业税改革的困境与制度设计——兼对上海、重庆两市改革试点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