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底气,须敢成功。成功的大学,领导者会更有底气,有底气的领导者会把大学引向更加成功的境地。正是由于哈佛校长艾略特、劳威尔、柯南特、博克等人成功地将哈佛引向了成功,才使哈佛大学更有了底气;也正是哈佛大学的不断成功,才使哈佛大学的校长更有底气,从而进一步引领大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大气是一种智慧
一个优秀的领袖还必须有大气。大气,就是大气度、大胸怀、大气魄,大爱心。大学应该有大气。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时讲:“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完成这一使命,“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因此,大学领导者应该有大气。
修炼大气,须有大视野。大学之大,根本取决于它的两大直接产品:学术和学生,以及铸成这两大产品的模具:学者、学长和学风。因此大学之大,乃在于学术之大、学生之大、学者之大、学长之大、学风之大。大学领导者要有宽广的视野、开放的精神,兼容并蓄,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运动的基本态势,抓住基本规律,从眼前的利害中超越出来,突破经验的束缚,对社会需求进行全局的、客观的把握,穿透眼前,看到长远。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大学领导者的视野往往决定大学的发展。纽曼的传统大学观把大学看作是“一个居住僧侣的村庄”,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观把大学看作是一个城镇,而克拉克·克尔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则把大学看作是“一座充满无穷变化的城市”。可见领导者的视野决定大学的视野。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以国际视野改革大学教育,强调哈佛新课程改革要给本科生更多的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修炼大气,须有大胸怀。“一个人胸怀有多大,才能做多大的事业。”大学具有天然的包容性:首先是学科包容。大学包容了传统基础学科,还包容了跨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学科,甚至为那些已经乏人问津的学科以及尚未获得广泛承认的学科与知识领域留有一席之地。其次是学者包容。大学包容各种各样的学者和学生,甚至为个别行为、个性和思想方法奇特的学者创造宽松环境,使他们按自己的习惯从事活动。再次是学术包容,即包容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因此,大学领导者在办学理念上,要有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以昂扬的气势迎接各种挑战,以仁厚的情感容纳学生,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学术,以谦虚的心灵接纳新知识;要在选用人才上,有“海纳百川”的大气,以开放的胸怀招揽人才,以宽广的眼光选用人才;在具体工作上,要有团结友爱的胸怀、互以对方为重的风格,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做到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容人、容事、容言。如果说大楼、大师是大学的硬件,大气则是软件,软件与硬件同样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软件比硬件更重要。1953年出生的安德鲁·怀尔斯,10岁时对世界难题费马大定理着了迷,于是立志搞数学。他32岁成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后好像突然消失了,学术会议不参加了,论文也没有,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了,有人说应该解聘他,但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不为所动,仍然聘他为教授,表现出了大学的大爱,终于在9年后的1994年,安德鲁·怀尔斯破解了费尔马大定理,轰动世界,也使普林斯顿大学声名远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