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15539
  • 作      者:
    杜健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正是寻着此思路展开而撰写的一部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探索著述。作者在观察研究法制规则和环保实践的脱节之后,没有选择“理念更新”、“制度完善”和“立法建议”等通常的分析方式,而是试图通过这个选题,探索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通过“环境利益区分”概念的提出与构建,论证设计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制度和保障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实现。该项研究是基于两个基本预设而进行:(1)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是与社会结构背景相关联的;(2)环境法应当且能够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与制度化方案。由这两个基本预设出发,可推论出环境问题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环境问题的可行解决方案也要以社会结构为背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期,环境问题叠加在社会矛盾的累积与日趋显现之上,会影响社会全域的稳定有序,解决不好会演变为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精彩书摘
  (二)环境利益概念的新界定
  环境利益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对环境利益的法律解释要求环境利益概念的精确法律涵义说明,著作在认定环境利益由自然禀赋的环境利益和人工创造的环境利益两部分利益内容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区分利益”的概念,以此说明环境利益的差异化,“我们没有共同的未来”①,我们也没有共同的环境利益,在全称命题的论述进路下,被当作权威命题的环境公共利益掩盖了环境利益差异的事实与实质,环境利益的性质是环境区分利益。区分是环境利益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也由此区分形成环境利益优势者和环境利益弱势者,具体到我国的情况则是,地区环境区分利益、城乡环境区分利益和群体环境区分利益。环境区分利益的协调与分配是环境正义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环境问题最终解决的基础性条件。
  (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图景构建
  分配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益分配是法律制度分配功能的最核心部分。环境利益分配是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是环境正义的核心议题,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图景构建是环境利益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性工作。著作通过环境利益表达、环境利益确认、环境利益保护与限制和环境利益增进描述了环境利益的法律映像,在环境利益的流程发展中,以社会结构为环境利益分配的基本场域,架构了环境利益分配的立法学、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制度结构和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实现一幅环境利益分配立体法律图景。环境利益是人类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关怀,环境立法则是更晚近以来的社会行为,通过法律的环境利益分配应当成为环境立法的基本制度预设。我国的地区与群体发展差异巨大,自然资源占有极度不均,经过改革开放的原始积累进程后,更是将社会矛盾推向了爆发的顶点,由环境利益分配引发的社会冲突越来越显现,环境法应当优先调适人类社会内部的环境矛盾,通过制度型塑环境社会的公平正义,达致环境社会秩序,并进而融通“人际同构”①的生态文明秩序。
  (四)环境协商与经济诱因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方案探讨
  经历了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分配制度的变迁,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仍然是不同国家或民族在自然资源和社会产品分配、占有和使用上的极大不平等,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充分关注保障问题,特别是社会脆弱成员的保障问题,很可能要忍受破坏性不利后果的折磨。”@根据契约论的看法,社会是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聚集在一起从事一种合作性的活动所构成的一种组织或机构,人们参加这种合作性的活动是为了实现或完成自己的目标。由于与别人合作能够使自己的目标及利益获得更多的实现,人们才一起建立社会。和其他诸多社会利益一样,环境利益也以一种区分的形态存在,在国家之间,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与不同群体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环境利益的公正合理分配需要现代社会控制工具法律的制度性规范,在中国社会结构断裂的场域中,“经济增长在现实层面上一种耐人寻味的悖论——即使经济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但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中受益;但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却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⑧并且,未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人群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公民社会的充分养成与理性交往话语平台的有效建构能够促成环境协商的建立是环境利益分配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经济诱因的环境利益分配基本手段也需要在政府和市场层面积极推进。经济诱因是环境协商基础上的经济性环境利益分配因应手段,也是环境利益分配最终达致的操作工具。
  ……
展开
目录
导论:现代社会状况与环境法的发生
一、问题缘起
二、理论脉络
三、进路方法
(一)研究进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说明
(一)环境法学研究范式转向
(二)环境利益概念的新界定
(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图景构建
(四)环境协商与经济诱因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方案探讨

第一章 环境正义:环境法学的新范式构想
一、正义的原命题
(一)正义的两种阐释进路
(二)正义理论的变迁路径
(三)正义基础的法律解释
二、环境法学的范式转移
(一)伦理转向:环境法学基础变革
(二)社会关怀:环境法学人性努力
(三)正义性格:环境法学价值期待
三、环境正义的核心关怀
(一)环境正义的德性
(二)环境正义的性质:分配与倾向
(三)环境正义基本信条
(四)环境正义的主要论题:环境利益分配

第二章 环境利益:法律图景描绘
一、利益的法律想象
(一)利益的法律原论
(二)利益的法律变迁
(三)利益的法律衡量
二、环境利益:法律解释
(一)环境权:权利谱系的另类
(二)环境利益:一个新概念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构造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映像
(一)基础映像:利益表达
(二)起点映像:利益确认
(三)过程映像:利益保护与限制
(四)结果映像:利益增进

第三章 环境利益的中国观察:一个基本实证分析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说
(一)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践佐证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社会化修正
二、环境利益差异:地区观察
(一)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区污染差异
……
第四章 环境利益分配:环境法的规范性关怀
第五章 环境协商:环境利益分配之法律社会基础
第六章 经济诱因:环境利益分配之基本法律手段
结语:法律进化视角下环境利益分配之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