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7498
  • 作      者:
    左玉辉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基于大量科学事实,围绕“两定四原理”系统阐述环境学基本理论。“两定”即环境规律的定义和环境科学的学科定位:环境规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独立于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第五类规律;环境规律的独立性决定了环境科学的独立性。“四原理”即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律规则原理以及五律协同原理,是环境规律的基本内核,也是环境规律独立地位的根本。环境多样性是基础规律,人与环境和谐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规律,规律规则原理是环境管理的基本规律,五律协同是环境决策的核心规律。《环境学原理》可供政府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阅,也可作为环境学课程的辅助教材供相关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作为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教材和国民科学素质教育读物供大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1.环境多样性原理<br>    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环境多样性既源于自然力,又源于人类的创造力。环境多样性不断增加是规律使然,企图通过减少环境多样性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尝试难以成功,可行的途径只能是用与环境友好的新的多样性去替代旧的多样性。环境是复杂体系,环境多样性是这一复杂体系的理性概括。解读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科学长期面临的研究课题。<br>    2.人与环境和谐原理<br>    人与环境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规律。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可从下述五个层次上进行科学量度: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适应生存”的基本要求是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保障相对充足的资源供给;“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是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的能力;“环境健康”的基本要求是有效防治地方病和环境污染;“环境舒适”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环境欣赏”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断建设和观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这一客观事实的科学总结。保护环境是维系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环境是提升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问题无一例外不是损伤就是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解决环境问题就是恢复或提升人与环境的和谐。<br>    3.规律规則原理<br>    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偏离规律的规则往往是事物发展的离心力,背离规律的规则常常是发展的阻力,只有顺应规律的规则才是发展的动力。从规律规则原理看来,“改革、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改革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则,、解放被错误规则禁锢的思想和被错误规则桎梏的生产力。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环境规则,是环境管理的基本科学问题。人类在环境管理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环境规则有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环境技术规则、环境社会规则(环境伦理、环境法律、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经济规则四大类,它们分别与环境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相对应。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  环境科学基本问题<br>1.1.1  理论概要<br>1.1.2  环境科学的学科定位<br>1.2  环境规律<br>1.2.1  环境规律的定义<br>1.2.2  环境规律体系与环境科学定位<br>1.2.  环境基本规律<br>1.3  环境调控<br>1.3.1  江苏水污染控制研究<br>1.3.2  人口-环境调控<br>1.3.3  经济-环境调控<br>1.3.4  能源-环境调控<br>1.3.5  土地资源调控<br>1.3.6  大西线调水<br>第2章  环境多样性<br>2.1  环境多样性原理概述<br>2.1.1  环境多样性概念<br>2.1.2  环境多样性原理的研究历程<br>2.1.3  其他多样性概念<br>2.2  自然环境多样性<br>2.2.1  物质多样性<br>2.2.2  生物多样性<br>2.2.3  环境过程多样性<br>2.2.4  环境形态多样性<br>2.3  人类需求和人类创造多样性<br>2.3.1  饮食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br>2.3.2  服饰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br>2.3.3  居住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br>2.3.4  出行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br>2.4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br>2.4.1  人类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br>2.4.2  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br>2.4.3  人类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br>2.4.4  人类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br>参考文献<br>第3章  人与环境和谐<br>3.1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br>3.1.1  传统的“和谐”思想<br>3.1.2  环境问题<br>3.1.3  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br>3.2  适应生存<br>3.2.1  生态适应<br>3.2.2  自然资源<br>3.3  环境安全<br>3.3.1  自然灾害与安全<br>3.3.2  环境灾害与安全<br>3.4  环境健康<br>3.4.1  原生环境问题与健康<br>3.4.2  环境污染与健康<br>3.5  环境舒适<br>3.5.1  城市环境<br>3.5.2  农村环境<br>3.6  环境欣赏<br>3.6.1  自然景观<br>3.6.2  人文景观<br>参考文献<br>第4章  规律规则<br>4.1  规律规则原理<br>4.1.1  规律<br>4.1.2  规则<br>4.1.3  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和联系<br>4.1.4  规律规则原理的内涵<br>4.2  环境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br>4.2.1  环境基准<br>4.2.2  环境质量标准<br>4.3  环境技术规则<br>4.3.1  环境技术政策<br>4.3.2  环境标准<br>4.4  环境社会规则<br>4.4.1  环境伦理<br>4.4.2  环境法律<br>4.4.3  环境管理<br>4.5  环境经济规则<br>4.5.1  环境经济战略<br>4.5.2  环境经济政策<br>4.5.3  环境经济制度<br>参考文献<br>第5章  五律协同<br>5.1  五律协同原理概论<br>5.1.1  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br>5.1.2  技术现象、技术科学和技术规律<br>5.1.3  经济现象、经济科学和经济规律<br>5.1.4  社会现象、社会科学和社会规律<br>5.1.5  环境现象、环境科学和环境规律<br>5.1.6  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5.2  人口、经济发展的五律解析<br>5.2.1  人口发展五律解析<br>5.2.2  经济发展五律解析<br>5.3  资源利用的五律解析和五律协同<br>5.3.1  能源环境调控五律解析<br>5.3.2  四地平衡五律解析<br>5.3.3  大西线调水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5.4  环境问题五律解析与环境调控五律协同<br>5.4.1  大气环境问题五律解析<br>5.4.2  水环境调控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