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第3卷.Volume 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8273
  • 作      者:
    叶文虎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20世纪,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世界又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它既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战略,其实施取决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发展观乃至科学观的转变,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的深刻转变,意味着人类文明阶段的转折与跨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工业文明的延续,而是建立在“和谐”与“公正”的基础上的人类全新的生存方式,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和与时俱进的。<br>    为此,多年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中外专家、学者就“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演讲与讨论,力图使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地被深化和丰富。结集出版则是力图引起更多的人在理念、方向和行为上对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第3卷 )》是2007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公开课第三期的精彩记录,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两种对自然完全不同的观点,在对自然的运用和价值判断上就出现了冲突。保护区要保护鱼类、鸟类和自然资源;农民要打鸟、捕鱼、排水,生存下去,所以在草海保护区的自然保护进程中突现出了生存与保护的矛盾。保护区域中土地权属是老百姓的承包农地,法律规定30年不变;但1982~1985年才3年国家因为自然保护的需求就蓄水恢复湿地,把老百姓的承包土地大量淹没,因此保护区建立的第一天就注定要发生冲突。当时的我是一个极端环保主义者,很勇敢!所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我都要制止,制止的方式最初是讲法律法规,说不清楚的时候大家就大打出手。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老百姓没有团结起来,抓住一个制裁一个。但毛主席有一句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慢慢的人们懂得了“聚群反抗”,成百上千的农民把我们一个一个“送进”医院。当时在这种打打闹闹过程中,我们用血来保护自然,而另一边农民则同样也是用血来捍卫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br>    对于像我们这样接受多年传统教育的人来讲,作为国家资源的保护者,我们只管保护,老百姓吃不吃得上饭不是我们的事,我们接受的是“怎么堵住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怎么疏导他”的教育。直到有一天,一个基金会来了,不但带了钱给老百姓,还带了钱给保护区,于是我们决定试一试!保护区与老百姓合作的契机就从这儿开始。<br>    首先我们问老百姓:“你为什么要打鸟呢?”老百姓说:“我没饭吃没办法。”其实草海人民祖祖辈辈的传统里面是不打鹤的,因为打一只鹤会遭到报应。当地文化中有一句话叫“人孤孤一时,雁孤孤一世”。你打死了鹤一只配偶的话,它就终生再也没有配偶,而且孤雁特别可怜。老百姓从传统文化里面觉得打死一只鹤是很大的罪过,下一辈子要“下油锅”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前当地人是不打鹤的。后来打是因为“活不下去”。我曾经跟一个农民谈,“你不把环境保护好,未来你的子孙后代怎么办?”那农民很坦诚的告诉我说:“邓老师,我连我这一世都没有了,哪还有下世?我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我哪能有子孙后代?”这时候你发现,当你试着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时,你会重新去审视自然资源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br>    那么,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保护是建立在老百姓贫困基础上的保护,我们开始关注老百姓的发展,去解决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于是我们把一些国际的扶贫贷款,即所谓的“小额扶贫款”送给一户一户。让他们在这个基础去做些小生意,当他们能够活下来了,双方再谈环境保护和他们的关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br>    草海项目我做了9年,9年以后它的结果是什么呢?<br>    第一,从以前的对立关系发展到了平等的伙伴关系。到2000年,人与自然基本达到和谐相处,人和黑颈鹤可以近距离相处。<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讲座一 践行民间20年的行动与反思<br>讲座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考<br>讲座三 金融与环境(案例)<br>讲座四 中国当前农村形势和农村可持续发展<br>讲座五 企业制度与可持续发展<br>讲座六 可持续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br>讲座七 东芝集团的环境经营(案例)<br>讲座八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br>讲座九 中国新型城市化与统筹城乡发展<br>讲座十 主流经济学理论批判——清除新发展模式探索的理论羁绊<br>讲座十一 文明演替与经济学创新<br>讲座十二 通过环境问题看中日关系——从形式到实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