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是设施农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农业的最主要载体,各种类型的温室及与之配套的各种设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相对可控、最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等环境条件,使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温室行业在技术和设备上取得了质的飞跃,温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然而,我国建造的温室并不是都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用。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温室的功能,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对温室工程进行正确、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章主要讲述种植类温室的规划。
第一节温室建设地区的选择
温室是一种抗逆栽培的生产设施,因此与气候条件关系非常密切。从温室生产的实际过程来看,与光、温、气、水、土等几大环境要素关系极大。那么要搞好温室生产,就应结合以上几大环境要素选择地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光、温两大环境要素条件。对于光、温都不能达到作物生长要求的地区就没有必要开展温室生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光照资源很差的地区不适宜发展温室,虽然也可以采取补光措施,但由于能源消耗太大,在经济上不合算。温室的补温是非常普遍和必要的措施,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补温时间短、补温量小,冬春补温的费用约占运行费用的20%~30%,短期的补温效果是显著的。从理论上讲,黄淮流域是最适合发展温室生产的地区,补温的费用约占运行总费用的30%~40%,其投入和产出比是合算的;在东北及西北的高寒地区,一般补温的费用约占运行总费用的50%~60%,正常情况下是不合算的,当然如果能提高温室内产品的价值也是可行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