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关于“经络”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题,大概已经争论了近百年。至今,现 代科学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它、证明它,但经络却始终不改其在人体中的重要 角色——“决死生,处百病”。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知道经络在人体内纵横交错,网络全身而 无处不在,对我们的机能系统无所不能调节。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医的治疗中 ,万变不离“经络”。任何治疗方法离不开经络,不论是诊病开方,如六经 辨证、药物归经等;还是针灸推拿,如“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等,都 有经络的参与。 不论人们如何争论,来自《黄帝内经》的一句话,依然亘古不变:“夫 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 始,工之所止也。”这句经典中的经典之语,几乎概括了经脉的所有功能, 说明了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正所谓:经络网就是身体的防护之网! 经络畅通,气血充足 如果说,经络是我们身体内部相互联系,身体内部和外部联系的主要通 道,那么,能使这些通道发挥作用的物质,就是中医讲的气血。 什么是气血呢?作一个简单的比喻:血就是现代科学讲的物质;而气就 是信息和能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国家,气则相当于电信、邮政等各种渠 道所传递的信息;血就相当于火车、飞机、轮船等运送的物质。 经脉就是电信、邮政、交通这些部门的总和,如果这些部门出现了障碍 ,或是交通工具不足,将会导致信息的滞后及物质无法流通,国家就会出现 各种危机,反映到人身上就是各种病痛。如果这些部门被彻底破坏,国家也 就陷入了瘫痪,作为一个人,那恐怕就是病人膏肓,大去之期不远矣。 一个人身体的物质、能量、信息都交流通畅的时候,这个人肯定是一个 健康的人;反之,不管是什么样的疾病,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畅,即 所谓的“经脉不通,百病丛生;经脉畅通,病无由可生”。 所以说经络网就是我们的防护网,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句话:会调自 身经络一张网,人人皆可得长生。 经络四大功能,健康的四根顶梁柱 经络具体由什么组成呢? 顾名思义,它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 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粗大,且有一定的循行路径, 经脉除了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外,还包括十二经脉附属 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脉又分为手三阴经和足三阴 经,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以应十二脏腑。络有网络、分支的含义,所以络 脉是经脉别出的细小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 之分。别络是较大和主要的络脉,浮络和孙络是细小的络脉。 就部位而言,经脉的分布较深,纵行而有规律,且左右对称,络脉则分 布较浅,纵横交错而没有规律,遍布全身。 经络与脏腑有着表里络属关系,阴经属脏络腑,在内为里;阳经属腑络 脏,在外为表。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道,把人体 内的脏腑与外面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及皮肉、毛发、筋骨等联系成一个 有机整体,以行气血,和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平衡协调。 《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 可不通。”也就是说通过经脉可以判断疾病预后的吉凶,决断死生,治疗各 种各样的疾病,调理虚实,不能不通晓。 既然经络如此重要,那么它具体又具有哪些功能与作用呢?下面我们先 来认识一下它的生理作用: 1.沟通内外,联络脏腑 《灵枢·海论篇》:“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 络遍布全身,无处不到,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与四肢百节、五官九窍 、皮肉筋脉等作用,说明经络具有联络沟通脏腑与肢体的作用。 2.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以供养全身,起到濡润 温煦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协调平衡,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王单 活动功能。 《灵枢·本脏篇》:“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者也。” 3.抵御外邪,护卫机体 经络具有抵御外邪,护卫机体的作用,与卫气有关,即“营行脉中,卫 行脉外”。卫气是一种悍疾滑利的水谷之气,循行于皮肤,分肉间,能够起 到温煦肌肤、充实肌肉、调节汗孔开阖的作用,从而加强了经络的卫外作用 ,使人体不易受外感六淫之邪的侵袭。 4.传导感应,调节平衡 当外界某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机体就通过经络与内脏联系立即作出反 应,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化。机体还可以通过传导感应作用调节人体阴阳平 衡,维护身体的健康。 经络四大作用,防御疾病的四大秘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经络在我们的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所发挥的四大作用 : 1.经络与内脏的病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顺行逆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邪侵入内脏,必须通过经络才得以转变。《黄帝内经》中的《素问· 缪刺论篇》里明确指出:邪气在侵袭人体时,必定先侵入皮毛,留滞而不被 驱除,就会侵入孙络,再滞留未去,就要侵人经脉,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 肠胃;致使表里都受到侵害,五脏也就会受伤。 同样,如果病邪在内脏,则“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累及经络。正如《 灵枢·邪客篇》说,如果肺和心有邪气,邪气就会留滞在两肘关节处;肝有 邪气,邪气就会留滞在两腋窝处;脾有邪气,邪气就会留滞在两大腿(髋关 节)部;肾有邪气,邪气就会留滞在两胭窝处。 2.经络与互官的病 人体五官七窍通过经络相互连接,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 在五官七窍和身体表面。 《灵枢·脉度篇》说:五脏的精气常由体内向上荣养五官七窍;五脏不 调,就会导致七窍滞涩不通、六腑不和,还会导致气血郁阻留滞体表,形成 痈疡疾病。 所以当经脉受阻,其所经过及其所络属的组织器官就会产生病变。如大 肠经病就会产生牙齿痛,胃经病会导致口唇溃烂等。 3.经络与四肢的病 四肢皮肉筋骨都有赖于经气的滋养,是以经络有病,它所经过的四肢各 个部分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如肺经有病,其所过上臂内侧的前沿就会疼痛厥冷,大肠经病时,大拇 指食指就会不灵光等。 4.经络与脏腑之阃的疾病 脏腑之间的病可以通过经络相互传递。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所谓治未病,就是见到肝 病,应当知道肝病将传于脾而至脾病,治疗时就要先补脾。”如肝郁气滞, 则不思饮食;肝气犯胃,则胃脘作痛等。 学会循经走穴,人人都会诊断病痛 实际上,在经络的诸多功能中,还有更重要的,是它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 所谓“经脉所过,病症所在”,了解经络的循行部位、络属关系,就可 以根据病变部位的症状,轻松得知病在何经、何脏。 例如头痛,痛在前额眉棱骨,则属阳明经头痛,可取合谷、解溪,立刻 缓解;如是两侧头痛,则属少阳胆经头痛,可取阳辅;后脑痛则为太阳经头 痛,取飞扬;巅顶痛则为厥阴头痛,取太冲穴。这些都是即学即用的神奇穴 位,是读者可以直接拿走便用的好方子! 根据“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的原理,还可以在离病痛部位远处的 经络末端取穴治疗。例如牙痛时,并不需要难受地去头面部取穴,只要在手 脚上方便地取合谷、内廷,即可迅速缓解;胃脘痛取足三里、梁丘等;痛经 取三阴交、行间……这些全都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的千古奇方。 P1-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