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虽然在医学上,尤其于张仲景的学说已经有较深的基础,但在绝意仕途后并未立即开始行医生涯,而是先系统地研读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等医学经典,并请益于江阴名医钱荣光。此间,他也在临床上有所实践,曾屡用经方治愈了家人的疾病。母亲邢夫人患泄泻,他先用大剂附子理中得止;又病卧不得眠,时时吐痰浊,即用皂荚丸祛风痰而愈;又因痰饮,用十枣汤,亦应手取效。又为家婢治蛔厥,也用仲景的甘草粉蜜饮而治愈。夫人潘氏、次女若华病肠痈,所开大黄牡丹皮汤也取自仲景经方。曹氏因而感喟:“张仲景的医学,金元四家何能窥之万一哉!”
曹颖甫真正开始行医的时间应从1919年来到上海起算。此前,他曾受武进孟河巢梧仲之邀被聘为西席,为其子传授学业,先后历时约4年,1919年秋离开巢府来到上海。到沪后,曹颖甫在南市小西门外的江阴街上挂牌行医,正式开始了他的医者生涯。这一年他已51岁。
初到上海的曹颖甫虽然满腹经纶,临证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但不为人知,所以业务十分清淡,每天看不上几个病人。为了维持生计,他在行医之余也常卖诗赈画。不久,他结识了时有上海中医“祭酒”之称的丁甘仁,俩人很快成为挚友。丁甘仁是江苏武进人,为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得费伯雄、马培之两家学术真传,又问学于汪石莲、张聿青等伤寒名家,故集寒温于一身,学验俱丰,为当时海上中医界的领军人物。经丁甘仁介绍,曹颖甫到广益善堂和同仁辅元堂坐堂行医。当时来善堂看病的都是穷苦百姓,小病能拖就拖,直到大病才来就医,因而来看时病情大多已经很危重了。有不少病人经他医诊治,已经判为“不治之症”,曹颖甫“进行实事求是地诊断”(秦伯未语),用大剂经方,多辄手而应,有“复杯而愈”的,也有“一剂知,二剂已”的,故而声誉很快提升。逐渐被沪上的百姓和申医界所承认,称为“经方大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