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前面的例子中一样,我们没有断言双寡头垄断的动机必定是“囚徒困境”的动机;在四种情况中,关于利润相对大小的不同假设产生不同的博弈。而且,在这个例子中,融合进模型的抽象条件之一——每个厂商只有两种价格可供选择——未必是无伤大局的。如果厂商可以在很多价格之间进行选择,那么相互作用的结构就可能改变。(更复杂的模型在3.2 节中研究。)
2.2.3 军备竞赛
在关于国家偏好的某些假设下,军备竞赛可以建模为“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最早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当时美国和苏联卷人核军备竞赛,因此你可能猜测美国的核战略受到了博弈论的影响;迹象暗示并非如此。)假设每个国家可以建立核弹军备库,或者采取核军备控制。同时假设每个国家最喜欢的结局是自己拥有核弹头而其他国家没有;次之,是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任何核弹;再次之,是两个国家都拥有核弹(要紧的是相对力量,并且核弹的建造很昂贵);最糟的结局是只有其他国家拥有核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囚徒困境”来建模,其中行动“不造核弹”对应于图2.1 中的“沉默”,而行动“造核弹”对应于该图中的“告密”。然而,再一次地,用“囚徒困境”模拟这种情况时,关于偏好的必要假设可能不被满足:例如,如果其他国家不造核弹的话,该国家可能更愿意不造(核弹的制造相当昂贵),此时就要用另一种博弈来建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