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手性识别材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73123
  • 作      者:
    袁黎明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手性识别材料》从色谱、膜、萃取、重结晶、电泳、电位传感器以及分子光谱法等角度较深入、全面地论述了手性识别材料的种类、性能、合成及其应用。内容包括有机酸、有机碱、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小分子肽、醇、脲、酰胺、三嗪、金属络合物、配体交换化合物、环糊精、冠醚、杯芳烃、大环抗生素、手性侧链高分子、树枝状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人工合成单手螺旋高分子、寡糖、多糖、聚肽、蛋白质、核酸适体等手性识别材料,重点介绍代表性材料以及代表性的原始文献。读者可在短时间内系统掌握手性识别材料的概况、重要手性分离材料种类和制备、典型有机合成路线以及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手性识别材料》是对以前数十年手性识别材料的系统阐述,各章紧密关联,但也相对独立。全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br>    该书适用于手性分离、药物化学、不对称合成、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领域的读者,也可供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农业、环境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学习或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早期使用的柱材料有聚乙烯、尼龙、金属不锈钢、铜及玻璃等,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石英毛细管。常用的毛细管柱的规格为内径250~530gm,长度为15~50m。<br>    根据1989年文献统计,在毛细管中用得最多的固定液是聚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EG-20M,因此大部分常规分析任务仅用三支毛细管柱OV-1、PEG.2 0M、OV-210就能完成。近年来,一些新的固定液如高分子液晶、高分子冠醚、环糊精衍生物、杯芳烃、离子液体以及高温用的固定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固定相的色谱分离特性常用McReynolds常数来表征。<br>    一个高性能的毛细管柱应该是选择性好、柱效高、对样品不吸附、不反应。为了改变固定液对原料管内表面的润湿性,多年的经验表明必须对其改性。其一是化学改性,改造内壁的化学性质,以利于形成一个均匀的膜,并使内表面去活惰性化。另一则是物理改性,使内壁表面粗糙化,增大其表面积,以使固定液能较均匀地在其上面形成一层膜。<br>    改性好的空柱子可以进行固定液的涂渍,其分动态和静态两种,目前更多的是静态涂渍法。动态涂渍法早在1958年就已提出,方法是将要涂渍的固定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常是10%~30%(质量分数)。一定量的溶液在气流的推动下,流经要涂的毛细管柱,控制涂渍液的线速度(一般小于1cm/s),待溶液流出毛细管柱后继续通以小气量的气流使溶剂挥发,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在毛细管柱内表面就会留下一层很薄的液膜。静态涂渍法是先用涂渍液充满整个要涂渍的柱子,然后将柱子一端封死,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使溶剂挥发,这样在毛细管内壁就留下一层均匀的液膜。静态涂渍时涂渍液的浓度一般为0.2 %~2%(体积分数),戈雷的第一根毛细管色谱柱就是采用静态法制备的。一般静态涂渍的涂渍效率较高,但它的缺点是费时过长,一根内径2501am、长20m的柱子约需30h。所以有学者又提出了自由逸出法。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 手性化合物<br>1.2 手性识别方法<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手性有机酸碱<br>2.1 手性有机酸<br>2.2 手性有机碱<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手性离子液体<br>3.1 离子液体<br>3.2 含有手性阳离子的手性离子液体<br>3.3 含有手性阴离子的手性离子液体<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手性表面活性剂<br>4.1 天然手性表面活性剂<br>4.2 合成手性表面活性剂<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氨基酸<br>5.1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br>5.2 缬氨酸<br>5.3 苯甘氨酸<br>5.4 脯氨酸<br>5.5 L-半胱氨酸<br>5.6 其他氨基酸<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小分子肽和糖<br>6.1 二肽<br>6.2 寡肽<br>6.3 环肽<br>6.4 单糖<br>6.5 糖<br>6.6 寡糖<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醇、脲、酰胺及三嗪<br>7.1 醇<br>7.2 脲<br>7.3 酰胺<br>7.4 三嗪<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金属络合物<br>8.1 樟脑<br>8.2 薄荷酮<br>8.3 席夫碱<br>8.4 醇酮<br>8.5 其他<br>参考文献<br><br>第9章 手性配体交换化合物<br>9.1 手性配体交换原理<br>9.2 组氨酸配体<br>9.3 苯丙氨酸配体<br>9.4 脯氨酸配体<br>9.5 半胱氨酸配体<br>9.6 精氨酸配体<br>9.7 异亮氨酸配体<br>9.8 天冬氨酸配体<br>9.9 非氨基酸配体<br>参考文献<br><br>第10章 环糊精<br>10.1 非衍生化环糊精<br>10.2 2,3,6-位衍生化相同的环糊精<br>10.3 2,6-位衍生化相同,3-位不同的环糊精<br>10.4 2,3-位衍生化相同,6-位不同的环糊精<br>10.5 其他类型的衍生化<br>参考文献<br><br>第11章 冠醚和杯芳烃<br>11.1 手性冠醚<br>11.2 手性杯芳烃<br>11.3 手性环状化合物<br>参考文献<br><br>第12章 大环抗生素<br>12.1 利福霉素<br>12.2 糖肽<br>12.3 多肽和氨基糖苷<br>参考文献<br><br>第13章 手性高分子<br>13.1 链式聚合物<br>13.2 逐步聚合物<br>参考文献<br><br>第14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br>14.1 分子印迹技术<br>14.2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br>14.3 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br>14.4 亲水性印迹聚合物<br>14.5 溶胶-凝胶印迹<br>14.6 手性印迹膜<br>参考文献<br><br>第15章 人工合成单手螺旋高分子<br>15.1 单手螺旋高分子<br>15.2 单手螺旋状的聚甲基丙烯酸酯<br>15.3 聚烯烃<br>15.4 聚三氯乙醛<br>15.5 聚异腈化物<br>15.6 聚炔<br>参考文献<br><br>第16章 多糖<br>16.1 2,3,6-位衍生化相同的纤维素<br>16.2 2,3,6-位衍生化相同的直链淀粉<br>16.3 区域选择型衍生化的纤维素和直链淀粉<br>16.4 衍生化的壳聚糖<br>16.5 衍生化的其他多糖<br>16.6 固载化多糖<br>参考文献<br><br>第17章 蛋白质<br>17.1 清蛋白<br>17.2 糖蛋白<br>17.3 酶<br>17.4 其他蛋白质<br>参考文献<br><br>第18章 核酸适体<br>18.1 DNA适体<br>18.2 RNA适体<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