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地理.第二十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1795
  • 作      者:
    周振鹤,辛德勇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历史地理》第24辑,主要收录了《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行政区域整理过程中的边界与插花地——以民国时期潼关划界为例》、《清末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庙产兴学的时空分析》、《青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山结”、“水结”、“路结”——对于兰州在丝绸路上重要地位的新认识》、《辽代州制研究》、《清代南澳厅考》、《元代河南行省的站道研究》等文章,供历史、地理爱好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变化是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促成的。
  内因是:经过康、雍、乾三代的经营,政治上采取高压与怀柔相济的政策,经济上奖励发展农业生产,注意百姓生计,社会相对稳定,边区民族融入统一帝国后,内地与边区的交往日益密切,农耕文化和儒家文明地域的扩大,华夷之限的界线逐渐模糊,边疆、内地“一体化”进程加速,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替代。同时清朝统治阶级因是异族人居中原,务须消除“华夷”之别,以证其统治的合法性。康熙帝即强调:“中外同观,罔有殊别。”①如针对清初汉族士大夫的华夷观,雍正七年九月谕文武大臣:“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人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诬谤诋讥之说耳。
  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非以其为戎狄而外之也。……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俨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清王朝自认为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其国家公文多以汉、满、蒙、藏多种文字颁布,即其明证。特别是到了乾隆中期全国疆域的奠定,至少在朝廷高层次人员中,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意识已经形成。其时对疆土、版图的认定,已经不限于传统的版和图了。如外蒙归附后,康熙谕日:“朕承继大统,数十年来,扩从古未入版图之疆宇,服从古未经归附之喀尔喀、厄鲁特等。”乾隆时平准噶尔后云:“现今准噶尔尽入版图,其北则俄罗斯境地。”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己丑,谕日:准噶尔“今既归我版图,即应收其赋税。如有采买,祗当给与平价,不可与外藩交易一例。”
展开
目录
《水经·江水注》枝城一武汉河段校注与复原(下篇)
《水经注》记载的洛阳——《毂水注》注
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州县置废的考察
辽代州制研究
行政区域整理过程中的边界与插花地——以民国时期潼关划界为例
古代项羽信仰的时空特征
近世韩国洞神与中国江南土地神崇拜的比较
四邻地主:社区空间中的村庙系统——以明清时期泰顺四都为例
清末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庙产兴学的时空分析
辽金元北京城市扩展过程与行政建制研究
青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
福建政区沿革治所考
清代南澳厅考
近代闽东茶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全球化——以福建坦洋茶叶贸易研究为中心
“汉阳诸姬”:基于地理学的证伪
淮水流域“华夏边缘”特质的消弭与延续——以相关古史传说为文本分析对象
“山结”、“水结”、“路结”——对于兰州在丝绸路上重要地位的新认识
元代河南行省的站道研究
民国以来的黄河航运
雍正开发贵州的决策过程、原因及其影响
“征调西兵”及其对南宋前期政治的影响
调查研究
中国东南山区的地域社会结构:以明清浙江泰顺县为例
地图史
清代西藏历史地图的编纂、史料及方法
古籍整理
隋代关防体系研究——以《隋书·地理志》为考察中心
问题讨论
关于不韦县设置的两个问题
译丛
郡与区域——1700—1830年中英格兰东部地区的移民关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