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4534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将朱光潜先生的全部著作按专题重新分卷,各卷均按内容进行归类。新增文章近百篇,尊重原貌。
展开
精彩书评
  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出版的《美学拾穗集》,把自己比拟为米勒名画中三位拾穗的乡下妇人,学术上的庄严与无止境的追求,蕴育在这样平实冲淡的画面下,真是繁华落尽见真淳。
  ——金耀荩
  
  美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能够在中国得到普及和发展,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从他早年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到后来的《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和大量的美学论文,都凝聚着他长期潜心于美学研究的心血,堪称为我国美学研究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汝信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段引文有以下几个要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开宗明义就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体都不可偏废。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这还是贯串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那条红线。
  二、这里沿用了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重申人的自觉性。人与动物的分别在人在劳动生产之前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Idee,即“意象”)和目的(生产品的功用),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动作的方式和方法的法则(规律),即《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 “物种标准”和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成品出产以前先以观念或意象(蓝图)的形式存在脑里,这就肯定了形象思维。
  三、这里重申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能引起“注意” 和“紧张”就说明劳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有吸引力,使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发挥全身本质力量的“乐趣”。这“乐趣”就是美感。美感首先是由生产劳动本身引起的。所以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对未来美学的发展具有我们多数人还没有想象到的重大意义。它们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已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便会明白这个道理。
  《资本论》里关于“劳动”的论述足以证明马克思在成熟时期并没有放弃《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些基本论点。能证明这一点的还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关于“从猿到人 ”的论述。这篇一八七六年才写成的论文是《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最透辟的阐明和进一步的发挥。文字较通俗易读,读者如果细心对照一下,便会看出它和《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是一脉相承的。
  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 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这个实例就足能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
  恩格斯还根据达尔文的生长关联律,证明手不是孤立的,手的改变也引起脚和其它器官的改变。人脚能直立,行动更方便,人的眼界也扩大了,在自然事物中不断发见新的属性了。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进人与人的互助协作,“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了”,这就产生了语言的器官。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不但人,就连某些动物(如鸟),也能学会一种语言,从此就获得“依恋、感谢等等表现情感的能力”了。“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使人的脑髓及其所统辖的各种器官一齐发展起来,日渐趋于完善化,从而人的意识也愈来愈清楚,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日渐发展起来了。等到人完全形成,就产生了社会这个新因素,作为一种有力的推动力,同时也使人的行动有更确定的方向。”
  ……
展开
目录
谈美书简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 谈人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美学拾穗集
缘起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译后记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
附(建议校改译文)费尔巴哈论纲
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
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新译片断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
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言论概述
我学美学的一点经验教训
编校后记
本卷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