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何炳松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8794
  • 作      者:
    刘馨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馨,历史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比较法研究》编辑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法律史。近年来发表论文有:《何炳松史学思想析论》《西方实证主义史学与二十世纪初中国新史学思潮》《浅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试论晚清外交思潮的演变》《民国时期高等院校法学期刊的出版与法学研究》《杨鸿烈:史林中的法学巨擘》《20世纪初西方“新史学”理论的引进及其影响》《我国监狱期刊的肇端——民国摭遗》等。<br>    何炳松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何炳松的学术贡献主要在历史学方面,是20世纪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的史学家。他致力于将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阐发,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本书呈现了何炳松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过程,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学术成就与思想,对其在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中应具有的学术地位作出了客观评价。
展开
内容介绍
    何炳松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何炳松的学术贡献主要在历史学方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的史学家。他致力于将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阐发,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何炳松史学研究》呈现了何炳松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过程,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学术成就与思想,对其在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中应具有的学术地位作出了客观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金华北约三十里的北乡后溪河,是何氏家族世居之地。这里襟山带水,山秀水清,风光绮丽,景物琳琅。市镇村廓相映成趣,充满自然之灵毓。何炳松的先祖南宋“北山学派”之宗何基隐居于此,耕读讲学,乐而不仕。何氏理学世家地位的奠定,始于何基。何基(1188~1269),字子恭,学者称“北山先生”。他及其弟子王柏、柏弟子金履祥、履祥弟子许谦,史称“金华四先生”,是南宋理学重心南移后,朱学的主要传人。因推广朱学有功,其受到后世统治者的褒扬,列为理学正宗。《宋元学案》立有《北山四先生学案》,专述其学。<br>    何基师从于朱熹的高足黄干,黄干“首教以为学须先办得真心实地刻苦功夫,随事诱掖,始知伊洛之渊源;临别告知以但读熟‘四书’,使胸次浃洽,道理自见”。(《何北山遗集》卷四·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何基学成回到金华后,隐居故里,潜心学问,修然于水竹之间,人们很少知道他的名字。后经朱熹门人力推,开始执教于乡里。他不以师道自尊,态度谦抑,允许学生和他辩论,深得时人的尊敬和好评。何基是朱学的忠实信徒,其著述采辑精严,开示明切,莫不以朱学为依归,号称“朱学津梁”,促进了元明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学者与官僚往往“一身而二任”的封建时代,何基显得有些例外,是个以布衣终身的理学家。他一生不事科举,不受俸禄,无论州郡延聘或朝廷诏命,皆辞不受。何基不是政治上的反对派,也不是思想上的“异端”,可以说是儒林中的“苦行僧”。他之所以不愿跻身于官场,正是为着从诗书中探索义理之蕴奥,叙录师友之渊源,借以承继道统,弘扬理学。他主张“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br>    几百年间,朱学成为何氏家学,何家世世代代秉承何基之风,居于北山后溪,以读书讲学为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何炳松的志事与平生<br>第一节 旧学新知——东西方文化哺育的学子<br>第二节 兼教两校——学术思想初步形成<br>第三节 任职商务——学术声名和社会地位的奠定<br>第四节 执掌暨大——呕心沥血,献身教育<br><br>第二章 辛苦译沟通中西<br>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引进<br>第二节 精心译作西方史学理论<br>第三节 力图翻译西方蒙元史<br>第四节 对译名问题的研究与贡献<br><br>第三章 新史学思潮兴起与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形成<br>第一节 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兴起<br>第二节 西方史学理论的引进与影响<br>第三节 关于《何炳松历史学批判》<br>第四节 何炳松的史学思想<br><br>第四章 何炳松对新史学的具体建设<br>第一节 历史教育思想及实践<br>第二节 通史理论及对通史与专史关系的新认识<br>第三节 关注中国文化史和史前史研究<br>第四节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开拓<br>第五节 世界史研究的先驱<br>第六节 评介清末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br><br>第五章 何炳松在中国近代史学上的地位<br>何炳松学术行年简表<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