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器械的概念
在我国,多年来我们通俗地把用于临床的技术装备、实验室设备、医学教学和医学院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称为“医疗器械”、“卫生装备”、“仪器设备”、“实验装置”等。在此,我们可以统一称呼为“医学装备”或“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同药品一样,医疗器械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法宝”,是为了配合医学上的各种诊断、治疗方案,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事和增加治疗精度而设计制造的劳动工具,是各种高科技和医学进步在临床应用中的集中体现。其使用目的是:
(1)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2)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3)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4)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2.医疗器械的发展
医疗器械是古已有之的诊治疾病的工具.它是随医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我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古医书上所称的“砭石”就是古人用经过磨削后的石片刺破脓使外症早日痊愈的医疗器械,随后又出现的骨针、竹针治病等。这些是我国医疗器械的雏形。进入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金属制作的医疗用针具,世称“金针”。二千多年前,据我国最早的医典《灵枢经》中记载,当时医家已认识到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针刺疗法作了多方面研究与论述,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九针”疗法。九针是由馋(部首:金)针、园针、金是针、锋针、金皮针、毫针、长针、园利针和大针等九种形状不一、功能各异的金属针组成。它可浅刺、深刺、刺络、揩摩、按压,治疗脓肿外症、急性痹症、关节疼痛等病症。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常用金针为患者治疗,获得“随手而差”(差:痊愈之意)的疗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