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LabVIEW??拟仪器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27140
  • 作      者:
    李江全,刘恩博,胡蓉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LabVIEW虚拟仪器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全面阐述LabVIEW在数据采集和串口通信开发中的应用,以实战的方式详细介绍LabVlEW开发测控程序的步骤与方法,实战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广泛性。
  17个主流的典型案例,基于NI板卡的测控程序设计典型实例,基于研华板卡的测控程序设计典型实例,串口通信程序设计典型实例。
  超值光盘:
  510分钟的视频和全部源程序
  赠送300多页的Delphi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电子书
  赠送PPT电子课件
展开
内容介绍
  《LabVIEW虚拟仪器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从工业测控的实际应用出发,系统地讲述了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测控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含义、功能、结构、特点和常用开发平台,接着系统地讲述了LabVIEW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基于板卡的测控系统、串口通信测控系统等19个典型应用实例,详细地讲解了利用LabVIEW设计测控程序的方法,帮助读者完整地掌握LabVIEW测控应用实战技术。
  书中提供的测控应用实例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按步骤用LabVIEW实现各种测控功能,因此实践操作性强是《LabVIEW虚拟仪器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的一大特色。
  《LabVIEW虚拟仪器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浅出,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测控仪器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阅读,还可供从事计算机测控系统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鉴于上述原因,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仪器逐渐变得现实,并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
  虚拟仪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利用计算机来增强传统仪器的功能。通用接口总线(GPIB)标准的确立,使计算机与外部仪器通信成为可能,因此,把传统的仪器通过串行端口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后就可以用计算机控制仪器了。
  第二阶段主要在功能硬件上实现了两大技术进步。其一是插入计算机总线槽上的数据采集卡的出现,其二是vXI仪器总线标准的确立,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虚拟仪器硬件的基础。
  第三阶段形成了虚拟仪器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构筑了几种虚拟仪器的软件平台,并逐渐成为标准的软件开发工具。
  由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这3个发展阶段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虚拟仪器设计概述
1.1 虚拟仪器简介
1.1.1 虚拟仪器的产生
1.1.2 虚拟仪器的概念
1.1.3 虚拟仪器的特点
1.1.4 虚拟仪器的应用
1.2 虚拟仪器的结构
1.2.1 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
1.2.2 虚拟仪器的构成方式
1.2.3 构建虚拟仪器的步骤
1.3 虚拟仪器的软件
1.3.1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
1.3.2 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
1.4 虚拟仪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4.1 虚拟仪器的设计原则
1.4.2 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

第2章 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
2.1  LabVIEW概述
2.1.1  LabVIEW简介
2.1.2  G语言与虚拟仪器
2.1.3  LabVIEW应用解决方案
2.1.4  LabVlEW程序设计方法
2.2  LabVIEW 8.6中文版的编程环境
2.2.1 启动LabVIEW 8.6中文版
2.2.2  LabVIEW 8.6中文版的菜单简介
2.2.3  LabVIEW 8.6中文版的工具栏
2.2.4  LabVIEW 8.6中文版的操作选板
2.3  LabVIEW中的基本概念
2.3.1 VI与子VI
2.3.2 前面板
2.3.3 框图程序
2.3.4 数据流驱动
2.4. LabVlIEW程序设计步骤
2.4.1 建立新VI
2.4.2 前面板设计
2.4.3 框图程序设计——添加节点
2.4.4 框图程序设计——连线
2.4.5 运行程序
2.4.6 程序的保存与载入
2.5 子程序的创建与调用
2.5.1 创建SubVI
2.5.2 调用SubVI
2.6 Ⅵ的调试

第3章 Ⅵ前面板设计
3.1 前面板对象设计基础
3.1.1 前面板对象的基本设计方法
3.1.2 前面板对象的基本属性配置方法
3.1.3 前面板对象快捷键设置
3.2 前面板对象的编辑与属性设置
3.2.1 数值型控件
3.2.2 文本型控件
3.2.3 布尔型控件
3.2.4 图形型控件
3.3 前面板的修饰
3.3.1 设置前面板对象的颜色
3.3.2 设置前面板对象的文字风格
3.3.3 前面板对象的位置与排列
3.3.4 调整前面板对象的大小
3.3.5 用修饰控件装饰前面板
3.3.6 前面板对象的显示和隐藏

第4章 Ⅵ数据操作
4.1 数据类型
4.1.1 数据类型概述
4.1.2 数值型数据
4.1.3 布尔型数据
4.2 数组数据
4.2.1 数组数据的组成
4.2.2 数组数据的创建
4.2.3 数组数据的使用
4.3 簇数据
4.3.1 簇数据的组成
4.3.2 簇数据的创建
4.3.3 簇数据的使用
4.4 字符串数据
4.4.1 字符串的概念
4.4.2 字符串的创建
4.4.3 字符串的使用

第5章 VI框图程序设计
5.1 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
5.1.1 局部变量
5.1.2 全局变量
5.2 程序流程控制
5.2.1  For循环结构
5.2.2  While循环结构
5.2.3 定时结构
5.2.4 条件结构
5.2.5 顺序结构
5.2.6 事件结构
5.3 节点
5.3.1 公式节点
5.3.2 反馈节点
5.3.3 表达式节点
5.3.4 属性节点

第6章 VI图形显示与文件I/O
6.1 图形显示控件
6.1.1 波形图表控件
6.1.2 波形图控件
6.1.3  XY图控件
6.1.4 强度图控件
6.2 波形数据
6.2.1 波形数据的创建
6.2.2 波形数据的使用
6.3 文件I/O
6.3.1 文件I/O概述
6.3.2 文本文件的读写
6.3.3 电子表格文件的读写
6.3.4 二进制文件的读写
6.3.5 数据记录文件的读写
6.3.6 波形文件的读写

第7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础
7.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7.1.1 数据采集系统的含义
7.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
7.1.3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
7.1.4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
7.1.5 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
7.2 基于PC的DAQ系统组成
7.2.1 硬件子系统
7.2.2 软件子系统
7.2.3  DAQ仪器的特点
7.3 数据采集卡
7.3.1 数据采集卡的产生
7.3.2 数据采集卡的组成
7.3.3 数据采集卡的功能
7.3.4 数据采集卡的类型
7.3.5 数据采集卡的性能指标
7.3.6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7.4 典型数据采集卡的安装与测试
7.4.1  NI PCI-6023E数据采集卡
7.4.2 研华PCI-1710HG数据采集卡
7.5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

第8章 LabVIEW数据采集编程基础
8.1 DAVIs简介
8.1.1 DAQVls子选板
8.1.2 DAQVIs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介绍
8.2 模拟输入VIs
8.2.1 简易模拟输入VIs
8.2.2 中级模拟输入VIs
8.3 模拟输出VIs
8.3.1 简易模拟输出VIs
8.3.2 中级模拟输出VIs
8.4 数字I/O
8.4.1 数字I/O简介
8.4.2 简易数字I/O VIs
8.5  DAQmx节点及其编程
8.5.1 DAQ节点常用的参数简介
8.5.2 DAQmx节点的使用
8.5.3  DAQ Assistant的使用

第9章 基于NI数据采集卡的LabVIEW程序设计
9.1 模拟量输入(AI)
9.1.1 硬件线路
9.1.2 设计任务
9.1.3 任务实现
9.2 开关量输入(DI)
9.2.1 硬件线路
9.2.2 设计任务
9.2.3 任务实现
9.2.3.任务实现(一):采用读写一条数字线的方式实现数字量输入
9.2.3.2任务实现(二):采用读写一个数字端口的方式实现数字量输入
9.3 开关量输出(DO)
9.3.1 硬件线路
9.3.2 设计任务
9.3.3 任务实现
9.3.3.1 任务实现(一):采用读写一条数字线的方式实现数字量输出
9.3.3.2 任务实现(二):采用读写一个数字端口的方式实现数字量输出
9.4 温度测量与报警控制
9.4.1 硬件线路
9.4.2 设计任务
9.4.3 任务实现

第10章 基于研华数据采集卡的LabVlEW程序设计
10.1 模拟量输入(AI)
10.1.1 基于研华数据采集卡的LabVlEW程序硬件线路
10.1.2 基于研华数据采集卡的LabVIEW程序设计任务
l0.1.3 基于研华数据采集卡的LabVIEW程序任务实现
10.2 模拟量输出(AO)
10.2.1 硬件线路
10.2.2 设计任务
10.2.3 任务实现
10.3 开关量输入(DI)
10.3.1 硬件线路
l0.3.2 设计任务
l0.3.3 任务实现
10.4 开关量输出(DO)
10.4.1 硬件线路
10.4.2 设计任务
10.4.3 任务实现
10.5 脉冲量(Pulse)输出
10.5.1 硬件线路
10.5.2 设计任务
10.5.3 任务实现
10.6 温度测量与报警控制
10.6.1 硬件线路
10.6.2 设计任务
10.6.3 任务实现

第11章 LabVlEW实验室中数据采集应用案例
11.1 基于声卡的数据采集
11.1.1 声卡的基本常识
11.1.2 与声卡相关的函数节点
11.1.3 基于声卡的双声道模拟输入
11.1.4 基于声卡的双声道模拟输出
11.1.5 声音信号的采集与存储
11.1.6 声音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11.2 虚拟仪器的网络与通信
11.2.1 网络化测控仪器概述
11.2.2 TCP/IP概述
11.2.3 LabVlEW中的TCP节点
11.2.4 DataSocket技术概述
11.2.5 LabVlEW中的DataSocket函数节点
11.2.6 在LabVIEW中利用TCPflt实现网络通信
11.2.7 在LabVIEW中利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通信
11.2.7.1 在LabVIEW中利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通信实例
11.2.7.2 在LabVIEW中利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通信实例二

第12章 LabVIEW串口通信基础
12.1 串口通信与RS.232C接口标准
12.1.1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2.1.2  RS-232(:串口通信标准
12.1.3  RS.485串口通信标准
12.1.4 串口通信线路连接
12.1.5 计算机中的串行端口
12.1.6 串口通信调试程序的使用
12.1.7 虚拟串口的使用
12.2  LabVIEW与串口通信
12.2.1 I,abVIEW中的串口通信功能函数
12.2.2 LabVIEW串口通信步骤

第13章 LabVIEW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3.1 PC与PC串口通信
13.1.1  PC与PC串口通信硬件线路
13.1.2 设计任务
13.1.3 任务实现
13.2  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13.2.1  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硬件线路
13.2.2  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任务
13.2.3 任务实现
13.2.3.1 利用Keil C5l实现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任务
13.2.3.2 利用LabVIEW实现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任务
13.2.3.3 利用Keil c5l实现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任务二
13.2.3.4 利用I,abVIEW实现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任务二
13.3  PC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案例
13.3.1  Pc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硬件线路
13.3.2 设计任务
13.3.3 任务实现
13.4  PC与PLC串口通信案例
13.4.1 PC与PLC串口通信硬件线路
13.4.2 设计任务
13.4.3 任务实现
13.4.3 1PLc端(下位机)程序实现
13.4.3 2 PC端(上位机)LabVIEW程序实现
13.5  PC与GSM短信模块串口通信案例
13.5.1  PC与GSM短信模块串口通信硬件线路
13.5.2  PC与GSM短信模块串口通信设计任务
13.5.3 任务实现
13.6  PC与智能仪器构成DCS案例
13.6.1  PC与智能仪器构成DCS硬件线路
13.6.2 设计任务
13.6.3 任务实现
13.7  PC与远程I/0模块构成DCS
13.7.1 硬件线路
13.7.2 设计任务
13.7.3 任务实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