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望生,字舍,号皖公山人,晚年人称皖公,祖籍安徽省桐城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农历正月十五,当安徽省潜山县野人寨三祖寺的晨钟响起,一个婴儿在禅房中呱呱坠地,这人就是今天的“天趣堂”主人田望生。虽生于净土,却不免要“度一切苦厄”。其从弱冠履职,“征程虽坎凛,曲折能回旋”(《退休感赋》)。曾任铁道兵第二十三团第七连战士、文书,铁道兵第五师司令部作战参谋,铁道兵报社记者、编辑,中国铁道建筑报社总编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铁道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传媒大学特约研究员,中国根艺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艺委员会副会长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皖公在职凡四十年,持平常心,为平常人,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其为人真诚豪爽,洒脱不羁;谋事干练尽忠,充满激情;为文为诗拔奇领异,挥绰有声。
投笔从戎岁月倥偬
皖公出身于一个市民家庭。他的父亲田先贵是个皮匠,母亲王玉莲,安徽枞阳人氏。幼时,他随父母定居安徽省潜山县府治所在地梅城镇。因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并不富裕,其九岁始到梅城天主教堂上学。小学毕业保送安徽省潜山中学,一九六六年五月高中毕业遭遇“文革”,举国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时运不济,升学无门,他毅然选择了绝学从军的道路。一九六八年三月皖公离开母校应征入伍时所作的一首诗,向我们倾吐了他此时此刻的抉择与志向:
文革出内鬼,黉门闹翻天。求学虽无路,投笔可戍边。
有朋劝留校,留校复何为?我意既已决,披甲只向前。先生挥泪送,同窗别万言。忽闻军号声,君问何归田?中原无狼烟,雪顶共清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