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年我在速成学院教过各个等级和各种类型的课。虽然每节课都有一些自己的设计,但在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没有什么创造,一直沿用着老教师们传授给我的方法,即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实现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训练——记忆——掌握”的教学过程。后来我在历次公开课中都获得了好评。
1995年北语举办优秀教学奖的评选活动,我被速成学院提名为候选人。在参加学校评比以前,所有被提名的教师都要在速成学院开一次公开课。全体速成学院的老师都要来听公开课。记得我要上的是一节中级口语课。当时想,既然是“优秀教学奖”,那么应该是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有所创新的,所以第一次自作主张,用了一些自认为学习效果会好,但并不能保证课堂效果会好的方法,比如课堂活动很多是让学生自问自答,我对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不加以控制,跟着并推着学生们自己跑,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帮他们解决。学生们嘻嘻哈哈,说东道西,满嘴语病,课堂好像有些失控,而我并没有制止,就这么让它乱下去,因为我知道,学生们此刻说的才是他们真正自己想说的话。
公开课后,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偷偷地告诉我,她在下边听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老教师们都是一边摇头一边说,乱七八糟,教学环节不清楚,课文中的句型根本没操练,没达到教学目的。熟悉和爱护我的一位老教师还很遗憾地说,刘葳以前上课挺好的,这次是怎么了?而有的年轻教师却说,是啊,口语课就应该这样上。
这是在岗前培训后,我第一次在公开课中有些自作主张,并且彻底演砸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