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授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62427
  • 作      者:
    陈桂生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孔子私学尚处于教育组织萌生初期,故较为朴素、简便、机动、少序。因其远未达到发达与成熟的程度,也就便于因学而教、师一弟子融于一体。所以,孔子授业既接近“教弟子学”之“教”(音交)的本义,又体现“长善救失”之“教”(今第四声,音叫)的原旨。这便是孔子授业的历史价值与认识价值。
    ——陈桂生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桂生,江苏省高邮市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著有《普通教育学纲要》《聚焦教育价值》《聚焦学生角色》《聚焦班主任——“班主任制”透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授业研究》为陈桂生教授在近十五年间,经过反复酝酿、几度改稿而完成的力作。《孔子授业研究》以孔子授业行为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一般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作者主要以《论语》传递的有关孔子授业行为信息为依据,对前人的相关论断进行审慎的辨析,关于孔门授业行为的立论,运用尽可能全面的资料加以参证,并从总体上把握孔子授业的要义,从而成为对中国教育文化源头的一次初步清理。

展开
精彩书摘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正处在危机之中。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前4世纪之间,以传授知识谋生的智者派曾在雅典名噪一时。智者派把人、有感觉的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对法律、习俗、道德准则以至神,持怀疑态度,其中有些智者玩弄诡辩;苏格拉底原以雕刻为业,晚年有感于雅典危机,从雅典利益出发,针对智者派的怀疑论,通过对话,力图证明在每一个特殊的行动中,都含有一般原则,或普遍概念。为此,他清晨到广场散步、做体操,哪里人多,就到哪里去,找人对话,谁爱听都可以,并不像智者派那样以教谋生。
    “产婆术”的运用,以同美诺关于“美德”定义的对话为例(大意):美诺(以下简称“美”):美德究竟是从教诲获得,还是从实践中获得?
    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对不起,我连你所谓“美德”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怎能回答“如何”获得美德问题呢?你能回答“美德”是什么吗?
    美: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家务……不管男女老少、奴隶还是自由人,都各有不同的美德。
    苏:我问的是“美德”是什么,你回答的却是各种不同的美德。
    就好像问你什么是“蜂”的一般本性,而你回答各种不同蜂之间的区别一样。“蜂”作为蜂,彼此之间有区别么?
    ……
展开
目录

序孔子授业研究旨趣
内篇
一 孔门弟子知多少
1.出典
2.《论语》传递的弟子数信息
3.《论语》传递的弟子能耐信息
二 “教化”与“授业”
1.“教化”的先见
2.“教”、“诲”之别
3.“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辨
4.“束惰”辨
5.今古势易话“授业”
三 “君子”之教[上]
1.“君子”之问
2.“君子”之辨
3.“君子”之规
4.致“君子”之道
5.“君子”真伪之辨
6.“成人”之见
7.“君子”学说的性质
8.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一)
四 “君子”之教[下]——子以四教
1.“忠”、“信”之教
2.“行”之教
3.“文”之教
4.从伦理价值架构角度审视
5.“文”、“行”先后别解
6.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二)
五 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君子儒”之教
1.《论语》传递的信息
2.书之教
3.礼之教
4.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伦理之教
5.诗之教
6.所谓“六艺”
7.所谓“六艺”[续]
8.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三)
六 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别解
1.“学”之辨
2.“思”之辨
……
外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