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素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的人格力量层面上,唤起及培育人的包容之心,养成宽容、无冲突的人格精神,是一项既与个体生命成长相关,又与万物生命整体和谐发展攸关的重要部分。
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往往借助着人类个体之间宏大的包容心,才获取了关键的成长契机。生活中,甚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包容之心往往促成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孩子正是因为教师的包容心而受到触动,从而走向自我内在的反省、关照,并在自我了解、觉察之中,唤起了自身的成长动力。从这一点来说,包容的人格精神,能够创造出生命成长的奇迹。
激发及培育孩子的包容人格,便是达成人与人、人与各种生命之间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的桥梁。包容的人格力量,来自每一个生命本心本性之中的天真纯澈,它只能诞生在对生命本性的深入了解、尊重及接纳之上。而对于生命的本心本性的了解及激发,又是整个素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的构建之基。
(8)感恩
感恩心,意指觉察并感谢生活和生命中的点滴快乐、喜悦,并对他人、生活和整体的生命多多表达谢意。
感恩的人格,呼唤一种善于觉察、发现的心灵,这种心灵能够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快乐、好事明察秋毫,并在人们的内心唤起谦逊的美好品质,从而继续迎接生活中的点滴喜悦。
感恩心的前提基础是谦逊的生活心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从而扩张自己的心灵视觉,觉察到生活中他人他物给予自己的价值及意义。一个具有感恩人格的孩子,将会变得更加谦卑,并且深晓尊重自己、他人及世界的意义。而尊重,又为孩子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土壤,引导孩子在和谐的秩序中继续探寻。
……
展开
——林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