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方圆之探:解码中西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3215
  • 作      者:
    周松波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松波,德籍侨领,企业家、管理学研究者,国际文化使者。1990年回国赴北京大学攻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学位。<br>    1995年至今,在欧洲和中国各地创办了周氏王朝国际控股、华商集团、百得利艺术俱乐部等10多家公司,业务横跨咨询、贸易实业和金融等领域,并担任全德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为东西方经济及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德、法、奥等国政府首脑的多次接见和赞扬。<br>    2002年,当选“北京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05年成为“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2006年,被全国政协等机构授予“中国十大管理英才”称号,是首位获得此殊荣并担任过国内上市公司董事长、中央核心刊物执行社长的外籍人士。<br>    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古今思想对比以及孙子兵法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应用等研究,著有《企业兵法管理》、《灵性与理性》、《商战新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15年艰苦的谈判,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成员。中国“入世”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入世”7年之后,经济总量从2001年世界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而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入世”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中国巨大的潜力吸引着国外的企业和资本,中国的资本也开始走出国门。
展开
精彩书摘
    联系,在分析上做得较差。而西方文化将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概括为从感性到理性,他们认为最高层的理性就是明晰的语言符号定义,所以他们很早就建立起形式逻辑,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研究其细节,逐渐形成实验科学,即在实验室中,暂时割裂事物间的联系。创造人为的外部环境(如隔绝空气、加热等),然后观察物体的变化与联系,再将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现实中。正是由于这种科学性使得西方成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我们现在所探求的现代科学体系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它的影响还会长久地存在下去。<br>    西方文化的科学性,不仅使西方建立了全套科学体系,而且它对整个西方的文化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中国式的重义轻利、以善为美的“贤人作风”,西方文化明显地显现出爱智、求真的“智者气象”,认为“美德即知识”。西方文化可以接受一个有道德缺陷的智者,相对的中国则更愿意容忍一个平庸的好人。在中国文化中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即是在盖棺定论时说“这是一个好人”,而西方文化则是给那些先哲一个“智者”的封号。<br>    (二)民主性<br>    从西方文化被引人中国开始,首先引起国人关注的是科学,其次就是民主,这是现代中国在起步时向西方学习的两项重要内容。<br>    民主.1生同科学性一样,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地处交通要冲,地理环境多山而且土地贫瘠,这使得希腊人不得不早早就开始经营海上贸易,以弥补土地的不足。贸易的发展把个体的观念推广到社会,带来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由于商业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而等价交换的前提则是交换双方都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前提是交换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政治生活特点,即求自由、求平等、求民主。而在中国传统的农业制度下,人是等级森严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平等交换成为不可能。如《卖炭翁》的故事中,老人之所以一车炭在寒冷的季节只换来装饰性的红绸,就是因为对方是皇宫的太监,地位的不平等造成交易的不等价。<br>    海上生涯的冒险性质还造就了海洋民族爱冒险、能创新、喜探索的特点,这就明显区别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业文化。不被束缚于土地上就少了家族观念,不盲目尊崇长辈,而是尊崇在航海中有能力的青壮年人,尊崇通过航海贸易得到许多财产的人。而这些都是西方早期文明中民主观念得以产生的原因。
展开
目录
序<br>自序<br>第一章文化与文化差异<br>第一节文化的概念<br>一、汉语“文化”的含义<br>二、西语“文化”的含义<br>三、近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br>第二节文化的层次与结构<br>一、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br>二、文化的冰山比喻<br>三、文化的正态分布<br><br>第二章中西文化形成的不同渊源<br>第一节中西文化的概念<br>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br>二、西方文化与西方的三大文明系统<br>第二节中西文化形成的渊源<br>一、中西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渊源<br>二、中西文化形成的制度渊源<br>三、中国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与西方文化形成的宗教渊源<br><br>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差异<br>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br>一、宗教<br>二、哲学<br>三、政治<br>四、文学<br>五、艺术<br>第二节西方文化的基本要素<br>一、宗教<br>二、哲学<br>三、政治<br>四、文学<br>五、艺术<br>第三节中西文化的基本要素差异<br>一、中西宗教的差异<br>二、中西哲学的差异<br>三、中西政治的差异<br>四、中西文学的差异<br>五、中西艺术的差异<br><br>第四章中西文化差异分析<br>第一节中西文化的特征<br>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br>二、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br>第二节中西文化差异分析<br>一、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br>二、中西文化的精神比较<br>三、中西文化的道德比较<br>四、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br>五、中西文化的日常生活差异<br><br>第五章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br>第一节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br>一、企业文化的概念<br>二、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br>三、中国民族文化传统<br>四、西方的民族文化传统<br>第二节中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br>一、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br>二、注重和为贵的思想<br>三、团队精神<br>四、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理念<br>第三节西方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br>一、个人主义<br>二、善于充分授权<br>三、崇尚创新、开拓和冒险精神<br>四、强烈的危机意识<br>五、注重培训与知识管理<br>六、注重参与管理<br>七、注重理性管理、硬性管理<br>第四节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br>一、基本价值观不同<br>二、思维方式不同<br>三、决策方式不同<br>四、管理文化和理念不同<br>五、治理结构不同<br>六、沟通习惯和方式不同<br>七、法制观念不同<br>八、激励方式不同<br>第五节中西企业在工作行为上的差异<br>一、工作态度、作风与方式<br>二、人事政策<br>三、人员的培训<br>四、决策方式<br><br>第六章文化导向论<br>第一节传统文化维度理论综述<br>一、六大价值取向理论<br>二、文化维度理论<br>三、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理论<br>四、文化架构理论(强皮纳斯)<br>第二节文化导向论<br>一、文化导向论——提出、概念及其意义<br>二、中西企业文化的文化导向差异<br><br>第七章中西企业文化的冲突、融合与协同<br>第一节企业文化冲突的概念、具体表现和演变规律<br>一、企业文化冲突的概念和发生原因<br>二、企业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br>三、企业文化冲突的演变规律<br>第二节中西企业文化冲突的控制策略<br>一、企业文化冲突控制的尊重策略<br>二、企业文化冲突控制的沟通策略<br>第三节中西企业文化的融合<br>一、中西企业文化融合的概念、必要性与可能性<br>二、中西企业文化融合的目标<br>第四节中西企业文化协同<br>一、企业文化协同的概念<br>二、企业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和劣势<br>三、企业文化协同管理理论模型<br><br>第八章企业文化差异与跨国企业本土化策略<br>第一节企业文化差异与企业本土化策略<br>……<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