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进与协同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402913
  • 作      者:
    陶长琪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陶长琪,1967年8月出生,江西省临川人,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在《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目前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进与协同机制》共11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进与协同机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剖析信息产业系统演进与融合的基本原理(第1章)。第二部分介绍融合的理论与原理(第2、3章),包括融合的内涵、效应、产生的原因、前提和形成过程等,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视角,分析融合对信息产业成长的效应。研究的重点是:从技术创新改变产业间相关关系的视角出发,利用数理模型推导产业融合的形成过程,以及产业融合的类型。第三部分是《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进与协同机制》的主体部分,研究融台与信息产业系统演进的协同机制(第4、5、6、7和8章)。研究的视角是:探讨信息产业系统演进的动力机制,建立协同度模型进行我国信息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结构演变协同性的分析与预测,从融合下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的改变,分析信息产业组织体系的演进,结合信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构建信息产业系统,测度我国信息产业系统中各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和共同发展的协同度。第四部分分析融合下信息产业系统演进的窄间结构(第9、10章)。研究视角是:从产业融合的空间结构一产业集群的角度入手,评价信息产业聚集程度对地区发展模式的影响,并以此判定我国各地区经济是否出现“融合”现象,分解产业融合对地区“融合”的效应。最后是全书的总结(第11章)。
展开
精彩书摘
    专利和标准战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刘文涛(2007)认为缺乏“协同”是我国信息产业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信息产业与政府、其他产业、科研单位之间缺乏协同,并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产业应加强协同以促进系统集成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以开创“多赢”局面。陶长琪、廖磊(2010)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建立上、下游企业的环形城市模型来研究技术融合下的IT产业的专利保护宽度的决定机制。陶长琪、齐亚伟(2009)从系统演化的动力学出发,研究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在哈肯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方程,并以中国30个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
    3)关于信息产业系统演化的研究
    产业系统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经济元按一定的组织形式组成的动态演化系统,其主体要素是各产业部门。产业系统的演化意味着系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和组织形式的变化。新产业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系统内产业分化与产业重组是产业系统演进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产业系统演化本质上是系统内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重组和升级。产业结构和组织的演变必定引起产业功能和绩效的改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结合国民收入对产业结构演进进一步探讨,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入到研究三次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上来,从而把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推进了一大步。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理论进展
1.3 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
1.4 基本分析框架及主要内容
1.5 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2 产业融合概述及与信息产业系统演化的关系
2.1 融合的内涵
2.2 融合的动因
2.3 融合的前提
2.4 产业融合的微观效应
2.5 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与信息产业成长的关系

3 产业融合的自组织形成过程
3.1 自组织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3.2 信息产业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前提
3.3 信息产业系统的机制与自组织演化
3.4 产业融合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3.5 产业融合的产生条件与模型
3.6 产业相关性与融合的产生过程

4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
4.1 信息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4.2 信息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
4.3 融合下信息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
4.4 融合下信息产业就业结构的演进
4.5 融合下其他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

5 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协同机制
5.1 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动力系统的演化
5.2 融合下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5.3 动力演化模型分析
5.4 简短结论

6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变分析
6.1 融合对信息产业成长的传导效应
6.2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市场结构演变
6.3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的市场行为演变
6.4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
6.5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的市场绩效演变

7 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演化的协同机制
7.1 融合下信息产业组织的自组织演变
7.2 融合下信息产业组织演变的自组织机理识别
7.3 协同度评价体系的确定与指标的选取
7.4 信息产业组织演变的协同度模型
7.5 信息产业组织演变的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IT产业为例

8 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的协同演化
8.1 信息产业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
8.2 信息产业系统成长机制的协同度模型
8.3 信息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8.4 我国信息产业系统的协同度分析

9 信息产业融合对地区增长模式的空间效应
9.1 产业融合中的空间结构:产业集群的扩展
9.2 地区“融合”的内在机制——制度融合
9.3 产业集聚程度对地区融合的空间作用机制
9.4 我国信息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
9.5 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统计分析

10 信息产业融合对地区“融合”的效应模型应用
10.1 基于新增长理论的计量分析模型
10.2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10.3 我国地区融合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10.4 产业集聚对地区融合的效应分解模型
10.5 结论与建议

11 总结及信息产业发展对策
11.1 总结
11.2 融合下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附录一 129家IT产业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各项评价指标
附录二 129家上市IT公司2002-2006年各项评价指标的累计值以及缺损值数目
附录三 依托本书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