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农业走向工业文明:花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67056
  • 作      者:
    梁琦,张公嵬,张春叶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梁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空间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产业集聚论》(2004)和《分工、集聚与增长》(2009),获中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高学术研究奖——第十二届安子介优秀著作奖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第十三届安子介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国际结算》,连续两届被评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亦获“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奖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总是有些相似的,尽管背景完全不同。早在19世纪,广州已是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科技成果的试验地和窗口,而今天,花都的工业化也离不开外资。花都工业化故事的主角是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这是国际与国内汽车巨头两强携手的产物。是东风日产公司的落户,使花都汽车梦圆,从而迈进现代工业城市行列。正所谓“东风吹来,春满花城”。<br>    花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或许可以看作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片段,也是广东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一个例证。许许多多这样的片段和例证,构筑起来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最好的肯定和表彰,将继续激励9000万南粤儿女谱写新的家国振兴篇章。<br>    改革开放以来,花都人民艰苦探索工业化成长之路。棉纺、印染、水泥、家电、制衣、制鞋等行业一度兴旺,但真正走上工业腾飞之路,还是从2002年开始驾驶着汽车起步的。中国曾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里,唯广东经济马首是瞻,但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有那么几年时间,是广东经济最痛苦的自我转型期,也是广东经济发展史上最低靡期,但同时亦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拐点,是广东发展新经济的起飞点。度过艰难转型期的广东,当今驶入21世纪经济高速轨道,花都的经济转型与腾飞就是一个缩影。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山水田园花之都<br>    当你乘飞机来到南国广州,首先踏上的那片土地;当你坐火车来到繁华穗城,首先进入的那个站,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花都,她是一个与山水田园相伴的美丽的地方。从昔日广州之粮仓,到今日广州第一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她经历了从农业走向工业文明的沧桑巨变。<br>    一、昔日花都——广州的“后花园”<br>    (一)花都的历史建制沿革<br>    花都原名花县,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建县前,花县北部群山(总称“花山”)为番禺、清远、从化、南海等县错壤之地,历来为“贼党”之薮。清朝为巩固其统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析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县,因地处花山,定名为“花县”,属广州府。民国时期,花县先后归粤海道、广东省政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58年冬,花县与广州市郊区部分公社合并,改名广北县。次年,郊区公社划回,复名花县。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县城新华镇,1984年被列为广州市卫星城。1988年,花县被列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1990年末,全县有9个镇1个省属华侨农场,人口50.35万多,华侨港澳同胞约有29万人。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推销花县,设立花都市,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梯面、雅瑶8镇(街)。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距广州中心区仅22公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山水田园花之都<br>一、昔日花都——广州的“后花园”<br>(一)花都的历史建制沿革<br>(二)花都的自然环境<br>(三)花都的人文历史<br>二、今日花都——南中国的“客厅”<br>(一)“立体式”交通<br>(二)经济发展<br>第二章  花都人的汽车梦<br>一、汽车促进了人类文明<br>(一)汽车的问世<br>(二)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br>二、中国汽车工业年沧桑巨变<br>(一)初创阶段<br>(二)独立自主发展阶段<br>(三)对外开放阶段<br>(四)快速发展阶段<br>三、广州的“底特律”狂想曲<br>(一)日系三巨头集聚广州<br>(二)“一小时”的供应圈<br>四、花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br>(一)大梦伊始:“京安云豹”诞生<br>(二)“风神”重组“云豹”,演义“风神神话”<br>(三)汽车梦圆:东风日产落户<br>阅读  豪杰之魅——任勇<br>第三章  东风日产车之都<br>一、东风日产联姻:从武汉到广州<br>(一)东风汽车的“三级跳”<br>(二)日产汽车登陆中国<br>(三)东风与日产联姻<br>阅读  成本杀手——日产总裁戈恩<br>苗圩:完成“三级跳”回归工业<br>汽车业畅想“白天鹅”<br>二、东风日产落户:花都汽车新时代<br>(一)划时代变革:东风日产花都新工厂<br>(二)如影相随:产业链配套<br>三、花都汽车业:集群效应与特征<br>(一)花都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br>(二)花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br>(三)花都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br>专栏一  世界上几个主要汽车产业集群介绍<br>专栏二、广州本田成功的因素分析<br>第四章  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作用<br>一、高瞻远瞩——大力发展汽车工业<br>二、筑巢引凤——规划汽车产业基地<br>三、不遗余力——打造南国国际汽贸城<br>四、贴身服务——优化投资环境<br>(一)政府“硬环境”建设<br>(二)政府“软环境”建设<br>五、再上台阶——构建科技、信息、人才发展<br>平台<br>六、准确定位——共建美好家园<br>第五章  五彩缤纷的中国轿车市场<br>一、中国轿车市场:群雄争霸<br>(一)跨国巨头挺进中国<br>(二)金融危机下的一枝独秀<br>(三)群雄逐鹿的战国风云<br>(四)中国各大区域汽车生产基地<br>(五)广州汽车产业集群<br>二、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宏观背景(PEST分析)<br>(一)P——政治因素<br>(二)E——经济因素<br>(三)S——社会文化因素<br>(四)T——技术因素<br>三、东风日产公司的战略能力分析(SWOT分析)<br>第六章  花都汽车产业的竞争策略<br>一、中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结构<br>(一)我国轿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br>(二)我国轿车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态势<br>(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模式<br>(四)进入壁垒<br>二、花都汽车产业的厂商行为<br>(一)产品策略<br>(二)营销策略<br>三、花都汽车产业的绩效<br>第七章  汽车产业与和谐花都<br>一、汽车产业与城市化<br>二、汽车与文化<br>(一)汽车论坛<br>(二)汽车文化中心<br>(三)汽车乐园<br>(四)汽车运动<br>三、汽车与和谐社会——和谐之都,环保之都<br>(一)政府与企业协力环保<br>(二)东风日产的环保技术理念<br>(三)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化之路<br>附录<br>附录  花都东风产产业链配套企业名录列表<br>附录  百年汽车大事记<br>主要参考文献<br>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