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快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民间投资和社会就业,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和失业风险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倾向。尽快制定、完善并抓紧实施久拖不决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制,特别要注意把广大农村居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的范围统筹考虑。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凡是外资可以进入的领域,都要最大限度地向民间资本开放,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步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管制范围,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既是扩大就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另外还可以为在适当时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
第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减轻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当前金融领域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大银行仍然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竞争不足,成本降不下来,服务效率难以提高。实体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国有银行要想顺利进行产权重组,也必须依靠体制外的竞争力量。因此,现在的重点就是要通过规范发展非国有资本主导的民营银行,来激活国内金融市场,推动整个银行业加速结构重组和产权重组进程,全面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是弱化流动性约束的重要途径。
第三,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机会公平。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种状况不仅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加剧流动性约束的因素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