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要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二,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委员表示,即使国有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0%左右逐步降到20%左右,并从此大体稳定下来,依然能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四,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四)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
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就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有经济的进退之道被表述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使国有经济的进退第一次有了比较具体的说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