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贸易摩擦威胁下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400209
  • 作      者:
    田玉红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贸易摩擦威胁下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围绕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分析了贸易摩擦对中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最终导致的中国产业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发生的深远变革。在这一研究目的之下,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br>    第一部分提出了文章研究的现实问题,解析了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目前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介绍了研究的具体结构框架、创新及不足等内容。<br>    第二部分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趋势的新发展及特殊性。<br>    第三部分分析了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包括国家利益因素、多哈回合谈判因素、经济体制因素、产业利益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br>    第四部分主要以国际对华反倾销为视角,研究了中国如何应对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及产业安全的制度调整。集中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国贸易摩擦领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br>    第五部分分析了传统贸易摩擦类型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三种传统贸易摩擦类型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调整有关产业安全制度。<br>    第六部分分析了新型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梳理了金融危机期间这~类型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制度调整建议。<br>    第七部分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整体架构。在本书前几部分的基础上,该部分分析并提出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需要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具有公平性、科学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安全制度体系,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保驾护航。<br>    第八部分以国际反倾销为例分析了辽宁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进、消化、吸收、普及”八字方针,使环保产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面最大的行业之一。所以,中国公布和实施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环保产业的许多相关领域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项目,这必将对外资流入环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外资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内环保投资的不足,而且引进了国外先进环保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善了我国环保水平,提高了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环保机制的逐步建立。<br>    总之,中国在入世之后无论是外在贸易摩擦的压力,还是中国从根本上改善环保问题的愿望和魄力,抑或WTO框架下各项环保条款的启示和各成员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经验的借鉴,中国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产业政策领域本身,而将更多的视角放眼于国际,通过产业安全制度建设来加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各国环境保护政策在促进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和谐共赢的过程中,避免环保壁垒成为各国国内贸易保护的工具,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环保产业在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和合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br>    7.5.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要坚持公平性<br>    科学发展观的公平性内涵表现在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这就需要考虑到消除过度的贫富差距,处理好“三农”问题,使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使中国产业安全制度的内在公平性得以有效的发挥。
展开
目录
导论<br>1.1 问题的提出<br>1.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br>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br>1.4 创新与不足<br><br>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趋势的新发展<br>2.1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发展<br>2.2 经济刺激计划——全球贸易保护的新外衣<br>2.3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新趋势的影响<br><br>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br>3.1 国家安全构成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因<br>3.2 多边贸易谈判失败成为贸易摩擦介入一国产业安全的重要背景<br>3.3 经济体制问题构成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难题<br>3.4 产业利益构成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的重要环节<br>3.5 社会问题是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潜在因素<br>3.6 贸易摩擦威胁下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的不安全因素分析<br><br>中国应对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及产业安全的制度调整一一以国际对华反倾销为视角<br>4.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之比较<br>4.2 不同类型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br><br>传统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br>5.1 ]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br>5.2 国际反补贴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br>5.3 多重保障措施威胁下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br><br>新型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br>6.1 新型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br>6.2 新型贸易摩擦的现状<br>6.3 新型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br>6.4 应对新型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调整<br><br>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整体架构<br>7.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关系<br>7.2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演变的契合性分析<br>7.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轨时期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特色<br>7.4 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调整战略<br>7.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具体架构<br><br>贸易摩擦威胁下辽宁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br>8.1 国际反倾销对辽宁省产业安全影响的自身结构原因<br>8.2 辽宁省出口贸易市场与贸易摩擦的国别特征问题<br>8.3 辽宁重点出口贸易产业遭遇反倾销情况分析<br>8.4 调整辽宁省产业安全制度以应对国际反倾销的经验与教训<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