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br>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br> 路甬祥:科技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现代化进程强大的需求拉动,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创新和突破。<br> 全球200多年的工业化,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但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以能源为例,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悲观估计有100年左右,乐观估计还有20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污染环境。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br>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亿人口实现现代化的愿望与努力,与地球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中国、印度等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可能再沿袭传统的依赖攫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再沿袭历史上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这就迫切需要人类开发新的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需求与矛盾,强烈呼唤着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性突破。<br> 记者: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来看,是不是也到了需要突破的时候?<br> 路甬祥: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都是在长期知识积累基础上的突变,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br> 先看科学革命。它是科学思想的飞跃,源于现有理论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现象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爆炸增长态势,但基本上都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和精细化,未能出现可以与上半世纪的相对论等六大成就相提并论的理论突破或重大发现。<br> 再看技术革命。它是人类生存发展手段的飞跃,源于人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科学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导致重大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表现为人的能力和效率的质的提升。从近现代技术革命发生的周期看,每隔一个世纪左右发生一次技术革命。<br> "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60余年,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距今也已有近80年--新的科技革命已是箭在弦上。<br>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会不会加快科技革命的到来?<br> 路甬祥: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引发制度和管理创新;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将加快科技创新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br> 所以,无论是从科技发展面临的外部需求来说,还是科学技术内在矛盾判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与市场,将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将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br> 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既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又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手段;从长远看,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智能、普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br> 在能源与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农业等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突破<br> 记者:根据您的判断,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br> 路甬祥:准确预见科技革命何时发生、在哪些领域发生是困难的,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自2007年秋开始,中科院组织300多位科学家花了1年多时间研究的中国至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显示,(中国未来50年)在能源与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突破。<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