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昌盛和繁荣的背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破坏。自2000年左右,绿色建筑理念进入中国以来,结合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国策,迅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不仅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势如雨后春笋,我国也于2006年4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为国际上成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br>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绿色建筑在国内也存在很多从观念到行为的误区,我们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进程中必须对相关问题有清醒的认识。<br> 误区一:盲目“拿来”国外做法<br> 机械、盲目的“拿来主义”是很具危害的误区,由于建筑对自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依存度较高,国外的绿色建筑标准或案例做法并不完全适合国内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目前国际上在绿色建筑方面有系统实践的主要是欧美国家,基本属于寒冷或严寒地区,其技术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国内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我们应该基于绿色建筑原理和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才能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生活习惯与传统不同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消费是建立在高消耗、高舒适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很多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但其资源消耗水平还是数倍于国内一般建筑。如果国内绿色建筑完全参照国外标准和运营模式设计,会造成绿色建筑反而能耗更高的尴尬。从中国国情出发,应该延续低能耗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传统进行建筑设计,反对照抄国外模式。建设水平不同2008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104位,仅相当于美国的6.6%、德国的6.8%、英国的7%、日本的8.4%。中国的建筑造价实际上还未达到世界水平的40%,在高层住宅方面甚至只有发达国家的25%左右,这决定了只有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有意义的发展方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