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46644
  • 作      者:
    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CIBSE)发布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可借复本:1
收藏
编辑推荐
    绿色建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编者翻译了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系列丛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概论》介绍了关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和再生水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主要涉及系统选择,天然能源利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自控方案和热舒适等。该书的翻译出版将为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
作者简介
    李百战(BaizhanLi)博士,二级教授。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学部委员,建设部科技委委员,建设部可持续资源与环境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及绿色建筑技术学组副组长,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CIBSE)资深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勘测师协会(RICS)资深会员。主要致力于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参与了《中国绿色建筑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多项,作为负责人获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绿色建筑概论》,《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建设》、《可持续城市与建筑设计》、《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世界优秀绿色建筑实例精选》和《供热、通风、空调和制冷工程》。<br>    罗庆,1976年10月生,1996-2006年在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学习,期间赴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博士;2006年5月获建筑环境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6月作为高级引进人才在重庆大学任教,从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设备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8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参加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建委研究基金和重庆大学高层次科研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翻译专业著作两部。
内容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概论》系统介绍了英国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使用与管理,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理念与基本方溜,建筑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提高建筑环境舒适性的措施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概论》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参考。
精彩书摘
    第1章  建筑设备管理<br>    1.1  引  言<br>    维护管理是所有技术和管理行为的组合,包括监督或者恢复到能够执行某种必要功能的状态。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在整个建筑运行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维护管理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建筑设备系统从系统投入使用到设备报废都需要维护管理。建筑设备的维护管理涉及了许多方面,如舒适度及能源消耗、专业顾问及承包商的选择、建筑设备运行的监控与审核;同时建筑设备维护管理也需要提供相关法规及要求的详尽描述;最后它提供了更详细的参考信息资源,同时也给出了更多的参考文献,列举了它们之间的联系。<br>    本章向设备管理者和其他建筑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提供了关于建筑设备维护工程这一特殊领域的介绍,希望能够促进建筑设备管理工作更有效地进行。本章主要阐述了两个不同领域,一方面介绍了建筑设备的技术特点,另一方面介绍了建筑设备控制及维护管理,包括遵循相关法规及设备管理者依照其他规定所要求承担的责任。同时本章也提供了更广泛、更专业的信息资源和参考文献。在建筑设备及基本维护要求的概述之后介绍了不同的维护设计方法,同时解释了常用术语,介绍了相关的维护规范。
目录
第1章  建筑设备管理<br>1.1  引言<br>1.2  建筑设备概述<br>1.2.1 建筑设备简介<br>1.2.2  普通建筑物设施及基本维护要求<br>1.3  维护概述<br>1.3.1  维护方针<br>1.3.2  维护策略<br>1.3.3  维护计划<br>1.4  建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br>1.4.1  维护费用<br>1.4.2  维护策略的实施<br>1.4.3  专业顾问及承包商的选择、委托及管理<br>1.4.4  维护控制<br>1.4.5  状况监控<br>1.5  法规<br>1.5.1  法规概述<br>1.5.2  规范准则<br>1.6  维护导则的其他导则<br>参考文献<br>第2章  舒适性<br>2.1  引言<br>2.1.1  使用指导<br>2.2  热舒适<br>2.2.1  什么是热舒适<br>2.2.2  什么决定了热舒适<br>2.2.3  主要环境因素<br>2.2.4  通风和空气品质<br>2.2.5  达到热舒适的适用方法<br>2.2.6  怎样才算热<br>2.2.7  设计标准<br>2.2.8  实际问题<br>2.3  视觉舒适<br>2.3.1  重要环境因素<br>2.3.2  设计准则<br>2.4  听觉舒适<br>2.4.1  主要环境因素<br>2.4.2  设计标准<br>附录A  有效温度的测量<br>附录B  热舒适的研究<br>参考文献<br>第3章  控制<br>3.1  引言<br>3.1.1  指南使用<br>3.2  控制与控制系统<br>3.2.1  控制系统可以做什么<br>3.2.2  控制和控制系统是什么<br>3.2.3  主要的控制系统元件<br>3.2.4  控制系统类型<br>3.3  控制元件<br>3.3.1  控制元件<br>3.3.2  控制的可靠性<br>3.3.3  控制元件寿命<br>3.4  控制方法和功能<br>3.5  想要控制什么<br>3.6  设计控制策略——如何选择<br>3.6.1  控制策略<br>3.6.2  控制的局限性<br>3.6.3  选择<br>参考文献<br>第4章  可持续低能耗冷却<br>4.1  引言<br>4.1.1  低能耗冷却的必要性<br>4.1.2  低能耗冷却的策略<br>4.2  减少建筑得热的设计方法<br>4.3  潜在的冷却方法<br>4.3.1  自然通风<br>4.3.2  混合式通风<br>4.3.3  自然或混合式通风夜间冷却<br>4.4  从可再生资源获取冷量<br>4.4.1  地下空气冷却系统<br>4.4.2  地下冷却水系统(闭式)<br>4.4.3  地下冷却水系统(开式)<br>4.4.4  地表水冷却<br>4.5  利用机械冷却设备自由冷却<br>4.5.1  空气再循环系统中的自由冷却<br>4.5.2  新风系统自由冷却<br>4.5.3  干燥剂冷却系统<br>4.5.4  冷却塔系统的自由冷却<br>4.5.5  蒸发冷却装置自由冷却<br>4.5.6  空气和水同时自由冷却<br>4.5.7  热虹吸系统<br>4.6  最大限度提高低能耗冷却潜力的输送系统<br>4.6.1  水冷楼板<br>4.6.2  冷却梁和冷却天花板<br>4.6.3  置换通风<br>参考文献<br>第5章  再生水<br>5.1  引言<br>5.1.1  再生水来源及用途概述<br>5.1.2  法规要求<br>5.2  再生水系统<br>5.2.1  概述<br>5.2.2  集成系统<br>5.2.3  集水<br>5.3  设计方法概述<br>5.3.1  系统容量<br>5.3.2  供需匹配<br>5.4  再生水的储存、处理及输配<br>5.4.1  再生水的储存<br>5.4.2  再生水的处理<br>5.4.3  再生水的输配<br>5.5  系统运行<br>5.5.1  系统控制<br>5.5.2  水质<br>5.5.3  系统维护<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