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字法发展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3133
  • 作      者:
    易花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学科组对该学科发展的整体建设进行了规划,并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和市教委的批准。该学科以行政法理论与实践为总的建设方略,设有行政法基础理论与实务、公共政策与行政法治、部门行政法等方向。学术著作的撰写和编著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拟在建设期间出版学术专著和规范化的教科书三十余部。基于我国行政法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的现实,我们在学术著作的选材上以行政法基本原理、行政法史、比较行政法为主,并照顾到部门行政法中的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系列学术著作和规范化教科书的出版使本学科通过数年的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全后汉文》的“上书请正印文”令: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成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2]虽然该诏令的内容具有不科学性,但表现了当时对汉字规范的重视。
    (2)以“正字书”的形式对汉字的音和形进行宏观的规范指导。“正字书”包括“正形书”和“正音书”两种。“正形书”即规范汉字形体的工具书,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三国魏人张揖的《古今字诂》、西晋吕忱的《字林》、北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明朝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等,对汉字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并且得到了官方的认同,因而具有“正字法”的效力。顾野王汇集魏晋以来的各种经书注释及字书的训释,加以取舍编成《玉篇》,意在总编众篇,校雠群籍,以备文字之训,成一家之制。作为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对汉字形体的规范具有巨大影响。《玉篇》序称,当时“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误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3]“正音书”,如李登的《声类》、吕静的《韵集》、陆法言的《切韵》、宋陈彭年的《广韵》、《集韵》,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元明清的《古今韵会》、《洪武正韵》、《音韵阐微》,清代徐石麒的《坦菴天籁谱》等。
    至隋唐后,产生了“字样”类的字书。“字样”书具有一个明显特点:大多是奉敕而作,即为“官方”而作。隋朝统一后,废除了魏晋以来的门阀世族制度,通过教育考试选拔人才,使普通百姓得到了通过读书而获官受爵的权利;全国性的科举考试必须有统一的语言文字规范,因而催成了规范字音和字形“字样书”的出现。[4]规范字形的“字样书”,如隋代曹宪的《文字指归》,唐代颜师古的《字样》、杜延业的《群书新定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欧阳融的《经典分毫正字》、唐玄宗的《开元文字音义》、张参的《五经文字》、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宋代郭忠恕的《佩瞒》、张有的《复古编》、北朝李从周的《字通》,辽僧行均的《龙龛手镜》,元代李文仲的《字鉴》,明代焦竑的《俗书刊误》。规范字音的“字样书”,最早有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
展开
目录
学术文库·总序
学术文库·行政法学丛书·总序
导论
一、术语界定和相关概念厘定
二、前人研究现状、特点与局限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五、创新处
六、本书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汉字法的演进
第一节 古代汉字法形态
一、古代汉字法的正式渊源
二、古代汉字法的行为模式及立法内容
第二节 近代汉字法形态
一、近代汉字法的正式渊源
二、近代汉字法的行为模式及立法内容
第三节 当代汉字法形态
一、当代汉字法的正式渊源
二、当代汉字法的行为模式及立法内容
小结

第二章 汉字法的功能及性质
第一节 古代汉字法的功能及性质
一、“阶级统治”功能及性质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及性质
三、汉字法的“规范”功能及性质
第二节 近代汉字法的功能及性质
一、“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及性质7C
二、追求“民族振兴与富强”的政治功能及性质
三、汉字法的“规范”功能及性质
第三节 当代汉字法的功能及性质
一、“社会管理”的功能及性质
二、汉字法的“规范”功能及性质
小结

第三章 汉字法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古代汉字法的生成机制
一、“意志”维度
二、“社会环境”维度
三、“汉字本体”维度
第二节 近代汉字法的生成机制
一、“社会环境”维度
二、“汉字本体”维度
三、“意志”维度
第三节 当代汉字法的生成机制
一、“汉字本体”维度
二、“社会环境”维度
三、“意志”维度
小结

第四章 汉字法运行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古代汉字法运行的影响因素
一、古代汉字法运行的促进因素
二、古代汉字法运行的障碍因素
第二节 近代汉字法运行的影响因素
一、近代汉字法运行的促进因素
……

第五章 中外语言文字立法及政策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