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米洛万·吉拉斯的政治思想演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4763
  • 作      者:
    项佐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项佐涛,男,1982年1月生,河北唐山人,现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史。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获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学术创新奖等荣誉。目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国际共运史上的一种“异端现象”——吉拉斯的“新阶级”理论剖析》、《吉拉斯“异端”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吉拉斯”事件》、《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1939-1940年托派关于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争论》、《解析“吉拉斯事件”》、《马克思对官僚政治的批判研究》、《苏东“异端”社会主义者的反官僚化思想》等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吉拉斯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特殊”人物。《米洛万·吉拉斯的政治思想演变研究》选取吉拉斯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旨在对吉拉斯的政治思想演变的轨迹及动因作出详尽分析。作者把苏联模式在苏东国家的实践划分为确立期、弊端暴露和改革期、改革中止或失败期、僵化期、危机和崩溃期五个时期,对应着吉拉斯政治思想演变的斯大林主义者(憧憬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铁托主义者(批判与改革苏联模式)、吉拉斯主义(超越南斯拉夫改革的限度)、提出“新阶级”论(批判“共产主义体系”)和苏联模式的“异端”(追求“民主的社会主义”)五个阶段,展示了苏东国家一类吉拉斯式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和观察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另一个独特维度,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苏联模式的利弊,更好地认识苏东国家的干部官僚化现象。
展开
精彩书评
    项佐涛先生虽然对米洛万·吉拉斯怀有同情,但他主要是一个学者、一个寻找事实并试图分析它们的科学家。在贝尔格莱德逗留(超过两个月)的整段时间,他都埋身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他发现了许多有关我父亲的不为人知却又非常重要的文件,那些来自铁托档案馆的、通常带有铁托亲手批示的文件尤为重要。
    ——米洛万·吉拉斯之子 阿勒科萨·吉拉斯
    
    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是材料的堆积,而是基于材料的再创造。为了更好地解释吉拉斯政治思想演变的动力,项佐涛试图深入吉拉斯的内心世界。为此,他采访了吉拉斯家人、朋友,采访了黑山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了解他们对吉拉斯、吉拉斯家族、黑山民族的看法。这些采访帮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吉拉斯性格对其思想发展的影响,而这是档案材料所无法提供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孔寒冰
展开
精彩书摘
    综上原因,卡德尔认为,官僚阶层的出现是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期间的规律”。无产阶级尽管能够在落后国家夺取政权,却没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要么是因为整个国家落后,要么是由于其他客观的或主观的原因,无产阶级要保持这个政权,是过于弱小了。”于是,官僚统治成了一种实用主义。为了维持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必须强化国家机器,而“越是要把更多的权力交到这个机器手中,而使这个机器脱离无产者本身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同时,无产阶级也不具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只能交给党“代管”。这“成了新形式的反社会主义倾向得以突破和得到巩固的主要渠道”,成为排挤和消除工人阶级对国家管理和领导的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形式。最终,在国有制的条件下,建立在高度中央集权基础上的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为国家和党的官僚主义化敞开大门,并带来一种危险,就是使革命的行动上的集中越来越蜕化为行政官僚的中央集权制,使对国有化生产资料的管理,亦即对社会资本的管理,变为某种国家所有制和专家治国论管理者的垄断权,而使共产党变为维护这种垄断权的工具”。总之,苏联的教训证明下列事实:“官僚专制现象是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严重的‘阵痛’之一。官僚主义和由此产生的官僚等级保存和发展各种必不可免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其他国家主义的过渡形式和关系,对抗社会主义力量,从而造成了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新的对抗形式。但是很明显,经济基础中不断获得进展的社会主义趋势(它要求摆脱官僚垄断)和在官僚垄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之间的对抗,必然会变得日益尖锐,而且对抗越是激化,国家机关为了保持现存的关系而施加的压力就越是强大。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关于必须不断加强国家作用的理论是这种对抗的合乎自然的产物。”
    南共领导人在“诊断”出苏联模式的“病因”后,从1950年开始着手“研制”南斯拉夫去苏联模式化的“药方”。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观察苏东社会主义的另一个维度
二、吉拉斯及其政治思想的相关研究述评
三、本书的逻辑结构和方法

第一章 吉拉斯政治思想的起源
第一节 黑山的历史遗产对吉拉斯性格的塑造
第二节 黑山的现代化境遇与吉拉斯共产主义情结的萌生
第三节 吉拉斯早期的共产主义实践

第二章 斯大林主义者:赞美和移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 “迷恋”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一、苏联模式初期的正面效应
二、吉拉斯对苏联模式的歌颂
三、吉拉斯在移植苏联模式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吉拉斯访苏及其对苏联模式的初始质疑

第三章 铁托主义者:批判苏联模式与推进南斯拉夫的改革
第一节 苏联模式的弊端与南斯拉夫的改革
一、苏联模式的空间适应性与苏南冲突的本质
二、南共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改革
第二节 吉拉斯对苏联模式的批判
一、违背列宁学说的大国沙文主义
二、官僚阶层统治下的国家社会主义
第三节 吉拉斯关于自治社会主义的构想
一、取消意识形态垄断
二、取消“党代管”制度

第四章 吉拉斯主义:超越铁托改革的限度
第一节 南斯拉夫改革苏联模式的限度
一、苏联模式的多层次性与南斯拉夫改革的底线
二、“铁托开民主化改革的倒车
第二节 超越铁托改革限度的吉拉斯主义
一、吉拉斯的激进改革观
二、吉拉斯主义遭到批判
三、社会角色的变换与吉拉斯激进思想的发展

第五章 “新阶级”论:对苏联模式的系统批判
第一节 “新阶级”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阶级”的内涵
二、“新阶级”的统治形式
三、“新阶级”的历史角色
第二节 “新阶级”论产生的现实根源和理论积淀
一、苏联干部官僚化现象
二、先于“新阶级”论的社会主义者的反官僚化思想
第三节 “新阶级”论评析
第四节 “新阶级”论与其他社会主义的反官僚化理论比较

第六章 苏联模式的“异端”:追求“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 追求“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苏联模式危机的总爆发
二、吉拉斯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构想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看法
第三节 冷战双方对吉拉斯的不同评价
一、西方人心中的英雄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异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